ADAGIO 華順文化微雜誌              第三期

新疆 準噶爾汗國 1635 - 1757

 

從歷史中尋找有趣的文創題材一直是華順文化努力的目標....。

 

前言

在年降雨量少於400mm的區域是游牧民族活動的草原或綠洲,年降雨量介於400mm800mm之間的區域是旱作農耕民族活動的區域,而年降雨量高於800mm的區域則是屬於水田農耕民族的活動區域。漢人的歷史觀多半以南方農耕文明為主體來看世界,但是事實上北方游牧民族在那個蒙古大草原上活動近兩千年從來沒有間斷過,幾次入侵南方建立政權例如元帝國、清帝國,後來南方農耕殖民地雖然失去,退回北方依然活躍於草原。

中國大陸雨量圖 02.jpg

                        降雨量決定文明

 

歷史上在游牧地區活動的北方民族不少,例如:匈奴(209 BC - 406 AD,黃種人),東胡(7th BC - 2nd BC,黃種人),月氏(176 BC - 30 AD,白種人,維吾爾族),黠戛斯(109 BC - 91 BC,白種人,近代吉爾吉斯人),回鶻、突厥(西元552 - 744 ,白種人,維吾爾族),藏族(西元618 - 842,黃種人,西藏人) 建立吐蕃國。党項(西元1038 - 1227,黃種人,近西藏人)建立西夏國。契丹(西元907 - 1125,黃種人)東北漁獵民族建立遼國。女真(西元1115 - 1234,黃種人)東北漁獵民族建立金國及後來的清帝國。蒙古(西元1271 - 1368,黃種人,蒙古族)北方游牧民族,建立元帝國。

 

I. 蒙古高原

蒙古高原東起大興安嶺西達阿爾泰山脈,北連薩彥嶺、肯特山、雅布洛諾夫山脈,南界戈壁沙漠,平均海拔1580米。有記載以來先後成匈奴、烏桓、鮮卑、柔然、鐵勒、突厥、回鶻、契丹、蒙古等多個遊牧民族的活動區域。蒙古高原因為緯度高,冬天冰封雪地非常寒冷,惡劣的自然條件造就了蒙古人極為堅韌吃苦的性格。遊牧民族的一切財產與生活來源都源自於放牧的牛、羊、馬。在古代,遊牧民族沒有了牲畜就等於失去活下去的依靠。蒙古高原偶因氣候異常,造成牲畜凍死,或乾旱沒有足夠的水草造成牲畜餓死,此時為了維持生存,擄掠就成了他們求生的另外一種途徑。這是為什麼幾千年來,北方游牧民族一直都是南方農業文明最大的威脅。

 

2SEEV58VNOBL.jpg

蒙古高原

 

由於蒙古人從小就在嚴寒艱苦的環境中成長,對物質條件的待遇要求不高,爬冰臥雪常視為常態。蒙古人從生下來就注定是戰士,三、四歲的孩子就開始投入軍事教育,嚴格地進行騎馬、射箭的訓練。這些從小被訓練出來的孩子所組成的騎兵部隊,戰鬥素質和技能都極為驚人,他們在馬背上無論用刀還是射箭的能力,都遠遠超過農業社會的步兵所能理解。

 

p120005o588r625r239.jpg

蒙古騎兵

 

在火車及汽車尚未發明前,馬匹是陸地上最具機動性與速度的交通工具,騎兵對敵軍步兵進行衝鋒時的速度與衝撞,其所造成的傷害往往是戰場上勝負的決定關鍵。蒙古人把牲畜宰殺後風乾做成肉干與肉絲,重量大概只有牲畜原來重量的十分之一,只要備好肉絲與茶葉,蒙古騎兵就可以隨時紮營,開水煮滾之後放入肉絲便可飽食一餐,而茶葉則是代替蔬菜。為此蒙古騎兵移防時糧食都隨時帶著身上,行軍完全不受糧食輜重限制,來無影去無蹤。

 

dooDxr-0.jpg

蒙古肉干

正因這種高機動性及高超的武藝,讓蒙古騎兵在十二世紀時成為地球上最具戰鬥力的團體。他們利用騎兵速度與機動性的特點,引誘敵人進攻,然後再假裝退卻,但是卻在佯退的行動中迅速變換隊形,反過來對敵人進行包圍,每每取得了勝利。這種戰術不是什麼大秘密,關鍵在速度,包圍方必須在被包圍方看出戰術意圖前合圍成功,所以必須盡可能地快速變換隊形好達成任務,而蒙古騎兵正是天生使用這種戰術的佼佼者。

 

大元通寶 02.jpg 大元通寶 01.jpg

  元帝國貨幣,八思巴蒙古文,大元通寶 (西元1271-1368)

 

II. 蒙古四部

1368年朱元璋攻入北京建立明帝國,元帝國退回北方草原。蒙古人雖然失去南方農耕文明的殖民地,但仍然活躍於北方蒙古高原,數年後分裂成東蒙古的韃靼與西蒙古的瓦剌兩大政治族群,其中東蒙古大概泛指現在的內蒙與外蒙,而西蒙古則泛指現在新疆的北部。1506年,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代世孫達延大可汗(Dayan Khan)又再度把蒙古草原上的東西兩股蒙古部落統一成強大的汗國,是蒙古的歷史上繼成吉思汗之後,最偉大的蒙古皇帝(大可汗)之一,有蒙古『中興之主』的稱號。達延是蒙古語"大元"的諧音,意即承襲乎必烈"大元帝國"之意。

 

3p730002oo3r9871r871.jpg      俺答汗.jpg

  達延大可汗(Dayan Khan)              俺達可汗(Altan Khan)

 

蒙古人習慣逐水草而居,以部族為單位與其他部族時而合併時而分裂,所以在過往的歷史中很難去明確地界定汗國的固定疆界所在。1572年,東蒙古再度分裂為和碩特部族、土默特部族、喀爾喀部族、察哈爾部族。其中土默特部族的小可汗,俺達可汗(Altan Khan)是位名君,這位名君是蒙古那位『中興之主』達延大可汗的孫子,曾經數度打到北京逼明帝國開放邊界貿易,被明帝國封為順義王。而葉爾羌及吐魯番則是維吾爾人(白種人)所建立的伊斯蘭汗國。

 

地圖 13.jpg

1449年,西蒙古的瓦剌藉故騷擾明帝國北面邊境,明帝國英宗皇帝朱祁鎮倉促親征,明帝國戰敗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瓦剌勢如破竹直逼京師(北京),京師緊急立英宗同父異母弟,朱祁鈺為代宗皇帝穩住局面抵抗瓦剌。隔年靠外交斡旋,英宗回到京師,代宗擔心英宗復辟,旋即軟禁英宗,廢太子(英宗兒子),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1457年英宗復辟,代宗被囚一個月後過世。『土木堡』之變後,明帝國的邊防力量明顯轉弱,至此不再擴張疆土,改為大幅修建明帝國長城,加強北方邊防。『土木堡』是明帝國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事件,成為明帝國由前期進入中期的轉折點。

 

明英宗皇帝.jpg

英宗皇帝朱祁鎮

 

III. 在遊牧草原上的政治,清帝國繼承元帝國正統

西元1234年,東北女真人建立的金國滅亡後,女真人改臣屬於蒙古人建立的元帝國,受蒙古文化影響很深,尤其是文字與藏傳佛教。西元1368年,元帝國在南方農耕區的殖民地被漢人集團朱元璋佔領後,退回北方游牧區的蒙古草原,史稱北元。此後,東北的女真人改臣屬於南方農耕文明的明帝國。三百年後,約末明國末期,女真人再度強盛,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國,其繼承人皇太極於1635年,打敗內蒙的北元後代林丹汗,並取得乎必烈元帝國時期,刻有漢篆『制誥之寶』四字的傳國玉璽,皇太極宣稱繼承元帝國大統,此後漠南內蒙古各部向後金臣服,尊稱皇太極為博格達汗。

 

天命通寶 02.jpg 天命通寶 01.jpg

 

後金國貨幣,滿文,天命汗錢(西元1616-1636),天命是努爾哈赤的年號,"汗"是游牧民族社會國王稱謂

 

IV. 準噶爾汗國(帝國) 1635-1757

元帝國以後蒙古部落首領稱為『台吉』或『宰桑』,其中出身非黃金家族者稱為『宰桑』,而黃金家族後裔則稱為『台吉』。蒙古語『台吉』的官銜相當於漢語的『王爺』或『藩王』,而『可汗』則相當於『皇帝』。這些游牧民族的政治組織通常稱為『部』首領是『台吉』,一但人數明顯增加、領土遼闊武功強盛,則升級稱為『汗國』首領是『可汗』。首領的頭銜通常由宗教領袖達賴喇嘛加持授與。

037 伊犁等處台吉-01.jpg   037 伊犁等處台吉-02.jpg

伊犁的蒙古台吉 夫婦

 

037 伊犁等處宰桑-05.jpg   037 伊犁等處宰桑-06.jpg

伊犁的蒙古宰桑 夫婦

 

明帝國(明朝)時期的西蒙古『瓦剌』,到了清帝國(清朝)時則被被稱為『衛拉特』,同一族只是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稱謂。準噶爾汗國(1635年~1757年)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個草原游牧汗國。準噶爾汗國的祖先是衛拉特蒙古族,屬於戈壁大沙漠西邊的蒙古部落,是黃種蒙古人種與白種突厥人種混血的後代,操突厥語信奉藏傳佛教,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國中一個很重要的西部分支,具比較明顯的黃種人特徵。

地圖 02.jpg

準噶爾汗國位置圖

 

 

明末清初,準噶爾首領哈剌忽剌把位置傳給兒子巴圖爾,稱為巴圖爾準噶爾部台吉,準噶爾部以伊犁為根據地逐步向外擴張。巴圖爾在位期間促進準噶爾部農牧業和手工業發展。1640年與其他部組成了更廣泛的聯盟,制訂《蒙古衛拉特法典》。並多次擊敗俄國和哈薩克。1653年巴圖爾去世,第五兒子僧格繼任為準噶爾部台吉。1670年,僧格被異母兄卓特巴所謀害。

噶爾丹.jpg

噶爾丹

 

165615歲的噶爾丹,赴西藏拉薩大昭寺,接受五世達賴喇嘛灌頂並留在西藏學習。1670年僧格遇害,噶爾丹返回準噶爾部平亂並繼任為台吉。1678年西藏的五世達賴賜噶爾丹『可汗』的稱號,這個『可汗』頭銜在中亞的游牧部落中相當於中原王朝的『天子』。由於達賴是藏傳佛教界的宗教領袖,信奉藏傳佛教的人口分佈包括西藏、新疆、內外蒙古、青海及部分的四川等地,人數相當可觀,所以這個來自宗教領袖的加持無疑等於獲得藏傳佛教界人民的普遍承認。於是準噶爾汗國成了大清帝國在游牧民族社會中,最大的政治競爭對手。

 

噶爾丹雄才大略出兵南疆,占領葉爾羌汗國,把廣大維吾爾族地區置於其統治之下。1688年噶爾丹在俄國的支持下發兵蒙古高原,大舉進攻喀爾喀蒙古諸部。喀爾喀活佛率臣民逃往內蒙古向清國求援。同年,基於戰略考量,康熙決定親征。左右兩路大軍分別出古北口和喜峰口,雙方大戰於烏蘭布通,準噶爾軍大敗乘夜向北潰逃。1689年,清國和俄羅斯簽訂《尼布楚條約》,俄羅斯放棄對噶爾丹的公開支持。

 

噶爾丹戰敗後原來根據地準噶爾汗國,為策妄阿拉布坦占據,策妄阿拉布坦是僧格的兒子。噶爾丹滯留科布多地區,集合殘部休養生息,以期東山再起,並且不斷騷擾清國邊境。1696年康熙第二次出兵,10萬兵馬分三路出擊,西路軍在昭莫多大敗噶爾丹軍。1697年康熙發動第三次遠征,兩路大軍共6000人,由寧夏出發追討噶爾丹殘部。4月康熙親赴寧夏指揮軍事行動。噶爾丹眾叛親離,軍隊只剩下五六百人,遂飲藥自盡。

 

98e18cf8-bcaa-4cff-b4c4-baa23efe8805.jpg 01300000556468127001739840445_s.jpg

準噶爾貨幣 普爾錢(紅銅)

 

噶爾丹敗亡後,達賴喇嘛授與策妄阿拉布坦,繼任為準噶爾汗國台吉,準噶爾汗國又逐漸強大起來,再次和清國再次發生矛盾衝突。1716年,策妄阿拉布坦為了清除噶爾丹在西藏的政治盟友,出兵西藏並占領拉薩。1718年清軍由青海路出兵入藏,但是全軍覆沒。1720年清國以康熙第十四子胤禵,為撫遠大將軍統領各軍,年羹堯為四川總督負責後勤保障,出兵三路。10月準噶爾軍兵敗逃出西藏,至此清國將西藏納入比藩屬國更進一步連結的政治關係。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兒子噶爾丹策零繼任為準噶爾汗國可汗。1729年雍正帝採納大學士張廷玉的意見,以傅爾丹為靖邊大將軍,出北路阿爾泰;以岳鍾琪為寧遠大將軍,出西路巴里坤。1731年,傅爾丹駐科布多,在和通泊被準噶爾偷襲,清軍大敗。岳鍾琪圍魏救趙,攻打烏魯木齊,準噶爾軍棄城先走,岳鍾琪一無所獲,和通泊之戰,準噶爾軍勝利。

 

清帝國雍正帝將傅爾丹免職,由馬爾賽為撫遠大將軍,駐軍歸化城。1732年七月,噶爾丹策零親自東征外蒙古,兵至杭愛山。土謝圖汗部首領,額駙策棱,率軍三萬大敗準噶爾軍,噶爾丹策零因馬爾賽未加配合才得以逃脫。雍正帝怒斬馬爾賽,厚賞額駙策棱。1734年,清準雙方和談,以阿爾泰山為界。西北進入了十年和平時期。1745年,準噶爾汗國爆發大瘟疫,五十歲的噶爾丹策零在伊犁染病去世。

 

噶爾丹策零染病去世後,次子策妄多爾濟那木扎爾繼位為準噶爾汗國台吉。長子喇嘛達爾扎與弟弟爭位,殺死弟弟自己稱王。王室宗親達瓦齊和噶爾丹策零的女婿阿睦爾撒納,密謀擁立噶爾丹策零第三子策妄達什為準噶爾汗國台吉,事跡敗露二人出奔逃往哈薩克汗國。1750年,趁喇嘛達爾扎不備,達瓦齊偷襲伊犁,殺死達爾扎,達瓦齊繼任為準噶爾汗國台吉。不久,達瓦齊與阿睦爾撒納因互相猜忌而反目成仇。阿睦爾撒納被達瓦齊軍隊打敗,不得已於乾隆十九年(1754年)率部降清。

 

1755年清帝國乾隆皇帝任命北將軍班第、定邊左副將軍阿睦爾撒納、定西將軍永常、定邊右副將軍薩拉爾,分路由巴里坤向伊寧進軍,準備攻打準噶爾汗國。五萬大軍跋涉千里,抵伊寧渡河後,四面楚歌的達瓦齊見大勢已去,遂率部眾萬人退據格登山,背山據水構築軍營,準備負隅頑抗。

 

阿玉錫原本是蒙古族的準噶爾汗國人,擔任汗國的下級官員司牧臣,因犯罪在即將遭受斷臂酷刑時逃脫,于雍正十一年(1733)投奔清國(清朝)烏里雅蘇台的軍營,從此報效清帝國。乾隆從歸順的原準噶爾宰相薩拉爾那裡得知阿玉錫有空手奪槍的勇武,便親自召見,測試後任為侍衛,授四品翼長擔任先鋒。

37920872_1.jpg

郎世寧的《格登山斫營圖》

 

格登山是一座圓形小山,屬邊境地區,達瓦齊據守于此山可伺機下山反擊清軍,萬一兵敗亦可退入俄國境內,然後伺機東山再起。格登山居高臨下,面前有沼澤為障,且空曠無際便於騎兵機動。有鑒於此,清軍追至格登山後,並沒有馬上發動攻勢,而是把暫時把格登山包圍起來。

37920872_B.jpg

《格登山斫營圖》局部,圖中騎黑馬者應該就是阿玉錫

 

農曆五月十四日夜,清軍前鋒將領派出翼長阿玉錫、濟爾噶勒及察哈什率二十二名騎兵前往偵察,他們利用自己是蒙古人在服飾、語言上的有利條件,瞞過路人順利到達山頂,並且在夜色的掩護下,直搗達瓦齊的大營,拍馬橫矛,槍矢併發,聲震山谷。達瓦齊的部眾聽到槍聲喊聲,頓時兵潰四散。阿玉錫等因而得以輕易擒獲準噶爾大小首領二十余人,而器械投降者更高達六千五百人。達瓦齊率殘部向南流竄,最後被烏什城主擒獲並獻給清軍。達瓦齊被押送往北京後,在北京城午門舉行獻俘儀式。皇帝釋放了達瓦齊,不但免死還恩封為綽羅斯和碩親王,入旗籍並賜地居留京師,充分顯示了乾隆皇帝懷柔的用心。

達瓦齊.jpg

和碩親王達瓦齊,準噶爾最後一位部族首領

 

阿玉錫回到京師之後,受到乾隆帝的接見並封為散秩大臣及喀喇巴圖魯勇號。巴圖魯一詞原是出自蒙古語的『英雄』之意,在元朝與明朝時期所用的拔都、拔都魯、把都兒等漢譯都是指巴圖魯之意,清帝國借蒙古文創滿文後,巴圖魯也成為滿文的英雄。後來更演變成清帝國賞賜武將的榮譽封號。

阿玉錫-01.jpg

阿玉錫-02.jpg

阿玉錫

 

 

 

 

V. 大小和卓之亂 1758

準噶爾汗國建國初期以北新疆的伊寧(伊犁)市為首都,向四面八方擴張領土。當時以南新疆的喀什市為首都的葉爾羌汗國,居住著白種人的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是唐朝回紇人的後代。當時葉爾羌汗國受到蒙古人的壓迫而成為準噶爾汗國的附庸國,伊斯蘭教白山教派的大和卓波羅尼都及小和卓霍集占,皆被囚禁在伊寧市。波羅尼都與霍集占是兄弟,而『和卓』則是新疆地區對伊斯蘭教之宗教領袖的稱謂。

 

046 新疆 烏什、庫車、阿克蘇-01.jpg  046 新疆 烏什、庫車、阿克蘇-02.jpg  

新疆阿克蘇 穆斯林

 

046 新疆 烏什、庫車、阿克蘇-03.jpg  046 新疆 烏什、庫車、阿克蘇-04.jpg 維吾爾.jpg

新疆阿克蘇 穆斯林                         維吾爾人

 

在清帝國與準噶爾汗國戰爭期間,維吾爾族人一開始幫助清帝國,從西方夾擊蒙古人的準噶爾汗國。準噶爾汗國滅亡後,大和卓與小和卓皆被釋放,清帝國原希望他們回到南疆去招撫信奉伊斯蘭教的舊部族人,來歸順清帝國,但是他們一回到南疆旋即起兵反抗清帝國。乾隆皇帝於是命令兵部尚書雅爾哈善為靖逆將軍,率清軍萬餘人攻打大小和卓,在庫車市之戰,雅爾哈善因屢誤戰機,被乾隆革職查辦,乾隆旋即命令定邊右副將軍兆惠前往攻打庫車市。1758年秋天兆惠統兵四千人繼續前進,十月初進抵葉爾羌城(今莎車市)。葉爾羌城大而堅固,清軍僅四千餘人且兵馬疲乏,不宜採取圍城的戰術,於是在距城四十里外的葉爾羌河(又稱黑水)東岸紮營,以防敵軍逃逸並且伺機進攻。

 

農曆十月十三日,兆惠率千餘騎兵打算誘敵出城作戰。兆惠由城南奪橋渡黑水,但是渡過黑水才四百名士兵,橋樑就垮了,緊接著反而被從葉爾羌城出來的敵軍騎步兵一萬五千人包圍在河岸邊。而已渡河的四百名清軍前鋒更因橋樑斷裂不能相救,只好各自冒死遊回南岸。清軍被敵軍分割成數段,被迫獨立作戰,損失慘重而主帥兆惠亦多處受傷。戰鬥持續了五個晝夜,西寧鎮總兵高天喜、副都統三格、護軍統領鄂實、監察御史何泰、侍衛特通額等戰死,因兵力眾寡懸殊,兆惠只得暫時放棄整體突圍的企圖,在河岸邊挖掘壕溝搭建城寨等待救援。不久大和卓親率步騎五千餘人從喀什趕來與小和卓部會合,葉爾羌城的敵軍的兵力增加達兩萬餘人,並且對黑水營的清軍發起多次攻擊,清軍官兵雖處境危險,但戰鬥意志頑強,敵軍見久攻不下遂改為長期圍困。

 

 

黑水解圍.jpg

郎世寧 黑水解圍圖

 

敵軍引上游河水灌入清軍的黑水營,但被清兵導入戰壕排至下游,反而便於清兵汲水。清軍駐紮的營地多林木(白楊木),敵軍射出的鉛彈陷入樹中,清兵砍柴生火時也順道將子彈取出,以便補充彈藥。至該年末,兆惠被圍困已經三個多月,軍糧耗盡,士兵只好焚煮馬鞍、皮革。乾隆皇帝接到兆惠被圍的奏報後,立刻以富德為定邊右副將軍,率軍徑赴葉爾羌解兆惠之圍,其中瑪瑺為富德將軍的侍衛。次年農曆正月初六(175923),富德在葉爾羌東北的呼爾璊與前來截擊的敵軍五千餘人遭遇,之後清軍三路圍攻敵軍苦戰五日終於殲敵千餘人,史稱呼爾璊大捷。新疆成了繼臺灣之後的清國新領地。

 

呼爾璊.jpg

郎世寧 呼爾璊大捷圖

 

呼爾璊-2.jpg

呼爾璊大捷圖局部

 

按史書記載:

瑪瑺,清帝國神射手,一七五九年新疆呼爾滿戰役,任富德將軍先鋒斥候,率先遇襲衝敵陣,一箭正中敵酋要害,再箭倉卒乃落空,三箭終讓敵墮馬,但不察而身陷敵陣,敵如齊蟻簇擁而蜂至,戰馬負傷倒斃,舍坐騎短兵戰敵,叱吒凌厲氣如虹。清軍隨即追上,瑪瑺方才退出,檢視負傷十餘處。後因戰功晉升,皇宮禁衛軍統領,乾隆皇帝賜,墨爾根巴圖魯,勇號。

 

瑪瑺.jpg

郎世寧 瑪瑺斫陣圖局部

 

4238099060_fbe8def943_o.jpg

神射手瑪瑺

 

平定南北疆後乾隆皇決定在新疆發行銅錢。1760年設立葉爾羌鑄幣局,回收原當地流通的紅銅普爾錢改鑄清錢,第一枚新疆銅錢正面漢文『乾隆通寶』,背面左邊是滿文的『葉爾羌』,右邊是維吾爾文的『葉爾羌』。隔年也就是1761年設立阿克蘇鑄幣局,1765年阿克蘇局遷到烏什改名為烏什鑄幣局,1775年設立伊犁鑄幣局。

新疆.jpg

清國時期新疆紅錢

 

 

後記

ADAGIO  華順文化 是臺灣第一家 文創主題 鈦餐具品牌。

Adagio 華順文化 Facebook:

CCWS 華順文化 Facebook:

阿玉錫 02_s.jpg

阿玉錫 04_s.jpg

華順 Adadgio 400 ml 雙層鈦杯,鈦寶石圖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ws08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