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GIO 華順文化微雜誌                            第十九期 

用錢看中國近代史 () - 國共合作

 

 

統治者看歷史的角度是用權力,老百姓看歷史的角度是用經濟,所以用錢的觀點來看歷史最精準。

 

 

 

I.國共分手 - 共產黨的三場暴動 (1927)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是陳獨秀李大釗19217月成立的秘密組織。初期受共產國(莫斯科)指導和援助,1923年受命於共產國際指示,寄生於國民黨內發展,試圖把國民黨改造成蘇聯形式的革命政黨,1927年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後,中共從一開始的國際共產理論路線,轉變成中國本土革命路線,毛澤東逐漸站上舞台前緣…。

 

陳獨秀.jpg  李大釗.jpg

       陳獨秀               李大釗

 

陳獨秀五四運動領袖人物,創辦白話文刊物《新青年》,在思想上屬於蘇共托洛茨基派,蔣經國留學俄國時期也是托洛茨基派的信徒..。蘇共由史達林派掌權後,大力整肅托洛茨基派,陳獨秀遂與中國共產黨漸行漸遠,晚年生活潦倒,拒絕國民黨與共產黨的一切金錢援助,1942年病逝於四川,享年63歲。

 

李大釗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歷史系教授。19274月在西方國家駐北京公使團授權下,張作霖派軍警突襲蘇聯大使館,李大釗全家在蘇聯大使館被捕,旋即接受軍法審判,由於李大釗是北京大學教授,各方都有人試圖營救,張作霖面臨很大壓力,張作霖秘密拍電報給奉軍及友軍將領張學良、張宗昌、孫傳芳、閻錫山,除了閻錫山沒有回覆外,其餘皆主張立即正法。而南方蔣介石也主動拍電報給張作霖,力主就地正法。兩週後被絞刑享年37歲。

 

經四月上海之春的犧牲與背叛,中共決定對國民黨進行激烈反撲。1927年下半年,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簡直不敢相信其援助的西北軍閥馮玉祥及國民黨蔣介石皆相繼背叛蘇聯,眼見多年大量援助的金錢付諸流水,在面臨蘇共黨內強烈的質疑情況下,為了維持自身的政治優勢地位,史達林迫切需要中共立即發動一系列成功的反擊,以此在黨內證明其中國政策的正確。192781日中共集結北伐軍之中,屬共黨控制的正規軍部隊約兩萬人,凌晨2時,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黨北伐軍發動進攻,經過四個多小時激戰佔領了全城,公布了《八一起義宣言》。但是國民政府也馬上從外部調集軍隊包圍南昌。83日中共部隊失敗撤離南昌,史稱南昌暴動。因為這是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分家後的第一場大規模正規軍作戰,所以這個日期被中共定調為八一建軍的起點。

南昌暴動.jpg

                          1927.08 南昌暴動 (中共觀點:南昌起義)

 

19279月受到長沙、武漢附近赤貧農過激行徑鼓舞,毛澤東彷彿嗅到血腥味的鯊魚,準備號召十萬農民與失業礦工,組一支龐大的武裝部隊對長沙發動進攻,但事實上大約只有兩千人參加,很快遭到地方軍強力鎮壓,傷亡慘重史稱秋收暴動(共產黨稱秋收起義)。

秋收暴動.jpg

                        1927.09 秋收暴動 (中共觀點:秋收起義)

 

192712月中共接受莫斯科指令,再度集結兩千人正規軍部隊及兩千人工人赤衛隊發動廣州暴動,但是僅三天就被國民黨部隊平息。一開始暴動工人為報復四月上海之春鎮壓他們的國民黨人,因而對國民黨人展開捕殺。三天暴動失敗後,國民黨軍在廣州大肆搜捕暴動人員,許多工人受害。雙方死亡人數高達5700人,其中還包含領事館5名蘇聯人。國民政府指責蘇聯是廣州暴動的幕後黑手,宣布與蘇聯斷交。蘇聯則聲稱不承認國民政府作為反擊。至此,從1923年至1927年間國民黨的聯俄政策徹底結束。

 

 廣州暴動 03.jpeg

廣州暴動 02.jpg

                         1927.12 廣州暴動 (中共觀點:廣州起義)

 

 

 

 

 

 

 

II.中華民國2.0 - 國民政府 (1928 ~ 1949)  

上海清共四日後,國民革命軍所成立的國民政府正式定都南京,雖然國家尚未完全統一,但也高高興興地以南方政府姿態開幕了,國旗為青天白日旗,並且發行了以南京國民政府為題材銀幣。1928年中國東北奉系將領張學良,因父親張作霖被日本關東軍謀害的國仇家恨,遂通電南京,公告東北易幟,放棄北洋政府五色旗,改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名義上接受國民政府領導,至此北伐算是成功,中國統一了,國民政府正式獲得國際承認為中華民國的合法政府,首都南京。

國民政府

 1927418日,南京國民政府開幕,照片中間人物不是蔣介石,但其中之一位是江浙財閥張靜江

 

         孫小頭.jpg                            國民政府.bmp

中華民國2.0首枚通貨銀幣/1927            中華民國2.0國旗

 

 

陝西二分.jpg

新款的銅質輔幣不再是五色旗,取而代之的是青天白日旗/1928

1927年就在蔣介石率領北伐軍進入上海之際,蔣介石就亟欲擺脫武漢左派代表及蘇聯顧問鲍羅廷的控制。在獲得上海銀行家及英美銀行的金援承諾後,蔣登報聲明與原配毛福梅(蔣經國生母)及兩位小妾姚冶誠(蔣緯國養母)、陳潔如結束關係。該年12月蔣介石與宋美齡完婚,舉世譁然堪稱民國世紀婚禮,但背後其實是資本軍事的政治結合。蔣介石當年為了獲得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財閥及其背後英美國家支持,與宋美齡完成世紀婚禮,之後蔣介石及南京國民政府確實因為這些後台的金錢支持,才得以完成國家統一,但問題是南京國民政府執政後,也就是獲得社會財富分配權力後,放任孔宋家族及江浙財閥對國家進行經濟掠奪,如過情況不嚴重或許人民忍一忍就過去了,但問題似乎沒有這麼簡單…。

 

宋美齡

     蔣宋政治聯姻

 

 

 

 

 

 

 

III.貨幣小常識

貨幣也就是"",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錢不能直接當飯吃,但是錢可以間接買飯吃。在遠古以物易物時代,有雞蛋的農民如果想同種小麥農民交換彼此貨物,會遇到至少兩個麻煩,首先小麥農民是否有意願交換雞蛋?如果小麥農不缺雞蛋,那麼雞蛋農也只能乾瞪眼,第二,如果小麥農有意願,那雞蛋與小麥該要如何交換呢?一顆雞蛋究竟可以交換多少小麥?貨幣作為物品交換的公定計價單位,幫我們解決了上述的困擾。

 

貨幣是貨物流通的潤滑劑,發行太多與太少都不好,剛剛好夠用最理想。貨幣通常是由政府發行,最初的作法是使用貴重金屬例如金銀銅製作成貨幣,例如銀幣、銅幣。過程是這樣的:政府先花錢買貴重金屬原料,請工人開模鑄造成金幣、銀幣、銅幣。政府不是生產單位,因此必須聘雇軍公教人員來幫政府做事,為此,政府透過每月發薪餉給軍公教人員,軍公教人員領到新貨幣後,下班到市場消費,如此一來貨幣就順理成章進入市場流通,成為市場買賣的潤滑劑。

 

但問題來了,市場究竟需要準備要多少數量的米、麥、汽油、鋼鐵、水泥才足夠居民生活所需呢?在一個沒有天災人禍的穩定社會,一國總人口數決定消費總量,這種消費總量3~5年內不會有太大波動,換言之市場的物質需求是穩定且固定的。為此,政府發行的貨幣如果太少,買賣雙方因找不到足夠貨幣進行交易,貨物流通速度就會放緩,這會導致經濟衰退,人民荷包縮水。反過來,如果政府發行的貨幣太多,而交易市場上的米、麥、蛋、汽油等實物總量在沒有增加的情況下,交易過程用以計量貨幣單位的阿拉伯數字也會隨之自然提高,例如一顆雞蛋原要價一銀圓,因市場流通貨幣過多,會自然上漲成兩銀圓,這就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同樣會導致經濟衰退。例如市場上假如有100顆雞蛋,流通的貨幣只有100枚壹圓銀幣,則每顆雞蛋值一枚壹圓銀幣,同理假如雞蛋數不變,流通的貨幣提高到200枚壹圓銀幣,則每顆雞蛋就會值兩枚壹圓銀幣,這就是市場自然機制。

模具 02.jpg

             大清帝國的銀幣鋼模

模具 01.jpg

             鋼模鑄造出來的銀幣

但是國家製作貨幣供市場流通,過程估計得花費金屬原料成本、開模成本、及操作鑄幣機器之工人薪水….,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在宋帝國與元帝國時期,就曾經因為政府無法開採到足夠金銀銅等貴重金屬來鑄造貨幣而導致經濟短暫衰退。所以打從宋朝開始,就有人想到用紙幣來取代金屬貨幣,但是紙幣本身沒有實體價值,因此在發行紙幣前,必須先在中央銀行放一些貴重金銀銅作為儲備,好供人民隨時可以拿紙幣來自由兌換貴重金屬,例如紙幣面額壹銀圓,就可以向銀行兌換一枚面額壹銀圓的銀幣。

黃金.jpg

發行紙幣需要有相對應的黃金儲備放在中央銀行

 

然而地球上的貴重金屬蘊藏量畢竟有限,所以政府為了市場流通所需要發行的紙幣總面額,通常會比銀行儲備的貴重金銀銅的價值高上好幾倍,一般而言是1.7~3倍,倍率由國家財力與政府公信力決定。歷史告訴我們,當政府因為戰爭發不出軍餉時,往往會把倍率拉高到甚至於10倍以上,最終當然免不了發生通貨膨脹。南宋、元、明還有在大陸的國民政府都是因為濫印鈔票而結束政治生命…,但是清帝國轉換成民國的原因卻不是因為濫印鈔票,這得歸功於清帝國不太印鈔票,市場流通主要還是以銀幣、銅幣為主,即便到了民國初年,民眾對清帝國銀幣還是很有信心。

 

美國總統尼克森於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與黃金兌換的金本位制,美金紙幣從此不能再直接從銀行櫃臺換取黃金,美金紙幣背後的實物購買力改由政府擔保,換言之紙幣由最早的貴金屬儲備做擔保,進化到信心儲備。雖說如此,美國政府還是會在中聯儲(央行)放很多黃金,讓世界各地民眾對美金紙幣有信心。因為美金紙幣是全世界最具公信力的流通紙幣,所以臺灣央行會同時存放一些黃金、一些美金紙幣、歐元紙幣、日元紙幣…等有價值物做擔保,建立臺灣人民對政府的信心後,才發行新臺幣紙鈔共臺灣市場流通。

 

 

 

 

 

IV.中共蘇區 - 長征 (1928 ~ 1934)  

三次暴動的失敗讓中共意識到自己力量的薄弱,政治論述缺乏社會多數人認同。1928年底,毛澤東帶著追隨的工農部隊來到江西省、廣東省與福建省交界的山區-瑞金,建立根據地,不同行政區交疊的邊區通常是三不管地帶,政府公權力鮮少延伸到這裡。1931年在共產國際(莫斯科)的支援下毛澤東在瑞金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其管轄地區稱為蘇區

蘇區 03.jpg

                      蘇區與長征/1928-1935

蘇區地處廣東、江西、福建三省邊界偏僻地帶,崇山峻岭地勢險要,海拔平均高度400~800米,面積最大時達8.4萬平方公里,相當2.3個臺灣島面積,總人口數453萬人,軍隊約13萬人。因為地處偏僻高山,沒有大型平坦道路可到,國民黨機械化部隊很難在此佔到軍事優勢。蘇區有自己的銀行、貨幣、法律、簡易工廠,艱困自足自給。跟隨毛澤東的紅軍兄弟普遍很窮,單獨討不起一房新娘,政治不脫人性,在蘇區也成立類似日軍慰安婦功能的浣衣隊,是紅軍兄弟解決生理問題的管道。

蘇區 04.jpg

蘇區銀行.jpeg

中共在蘇區建立的銀行/1931-34

 

蘇區 11.jpg

蘇區 12.jpg

       中共在蘇區發行的貨幣/1931-34

 

1931-1932年,國民黨對蘇區進行的兩次圍剿都被共黨紅軍擊退。蔣介石在德國軍事顧問建議下,開始在蘇區外圍建築機場、公路,以便可以迅速集結優勢機械化兵力與軍事物資。在蘇區附近則構築由堅石、磚頭堆砌成的碉堡,碉堡不但可作為經濟封鎖之用,同時也是防衛據點並兼具儲藏庫、臨時野戰醫院及前進指揮基地。從1932-1934年國民黨對蘇區進行第三、四、五次圍剿,規模一次比一次大,第五次圍剿國民黨部隊甚至已經達五十萬人之眾。但是日本在華北分裂國民政府統治基礎的行動也如火如荼進行中,無奈國民政府面臨兩面腹背受敵的窘境。

碉堡 01.jpg  碉堡 02.jpg

                    國民黨用來封鎖蘇區的碉堡

1934年從山下開往蘇區的數條新公路累計已達1500哩,一萬四千座碉堡已被完成,國民黨的軍事物資不斷透過新公路運往前線碉堡,而蘇區紅軍卻無法從區外獲得必要補給,國民黨對蘇區的經濟封鎖漸漸看到成效,而蘇區抵抗力量卻日漸衰弱。在得知蔣介石將於秋後發動新一波攻勢後,蘇區紅軍選擇從西南邊角出走展開為期一年的長征。西南路線多山、國民黨機械部隊不易到達,而且西南地區國民黨地方軍力量薄弱,不如中央軍強大。

長征部隊拆成三隊:

(1)紅軍第一團,由黃埔軍校出身,時年27歲的林彪率領,15000人戰鬥部隊。

(2)紅軍第三團,由時年37歲的彭德懷率領,13000人戰鬥部隊。

(3)紅軍第二團,是龐大政府人員,包括政黨人員、醫療人員、儲備金條、簡易軍備機器、油印設備、政治宣傳品共14000人,這其中的4000人是壓後的戰鬥部隊。

紅一團與紅三團打前鋒,紅二團壓後。每一部隊配備2門野戰砲、30門自製迫擊砲、300挺機槍、9000支步槍,每支步槍100發子彈。每個人攜帶兩星期份的米與食鹽。另外留守蘇區的28000人員中有20000名是無法移動的傷兵。這些留下來的紅軍弟兄,在國民黨部隊進入瑞金後,不少人被槍決,例如瞿秋白、毛澤東的弟弟毛澤覃。

 

19341016號在夜色掩護下,紅軍秘密從江西的蘇區突圍,歷經370天步行六千哩,沿途經遵義瀘江19351020日抵達陝西延安,大部分成員在中途因受不了困苦而選擇逃離長征隊伍,從瑞金出發時八萬人抵達延安只剩八千人,最後在陝甘寧(陝西、甘肅、寧夏)邊界建立根據地。選擇陝甘寧作為根據地有其戰略考量,因為根據地北面是外蒙,西面是新疆,這兩處都是蘇聯勢力範圍,國民黨部隊無法對此根據地進行環抱式經濟封鎖,不但如此,紅軍還可以從北面獲得蘇聯的援助物資。

 

 

 

 

 

V.美國崛起與1930年代的全球經濟大蕭條

美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鋼鐵、蒸氣機)後,於西元1783年才從英國殖民地成功獨立的國家…,現今國土面積相當於272個臺灣島,如果扣掉阿拉斯加州,尚有224個臺灣島之大,人口數3.2億,人口密度僅臺灣的十八分之一。

 

美國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幾乎所有必要礦產如石油、鐵、銅、鋁甚至於稀土都不缺,另外美國的農業規模是全球最大,小麥、大豆及牛肉不但自用無虞尚能出口。換言之,就算美國被戰略對手軍事封鎖,自足自給也不成問題。不僅如此,東面太平洋及西面大西洋更是國防上的天然屏障。

 

美國人口的組成多數來自歐洲中產階級移民,以基督教新教派為主。所以政治上美國省去了貴族與平民之間的階級糾纏,也沒有基督教新教派與基督教天主教派間的宗教戰爭,社會財富分配遊戲規則講求公平與效率。美國南北戰爭的發生主因不全然是解放黑奴的議題,反而關稅爭議才是關鍵。美國獨立之初以農立國,是歐洲農業原料進口的全球供應鏈之一,美國向歐洲出口糖、菸草和棉花,反過來從歐洲進口鋼鐵、機器、玻璃等工業製品,人口分布則是南方農業州多於北方。

 

但是隨著北方工業發展,北方人口迅速增加,國家財富積累逐漸從農業轉向工業。北方工業州希望透過提高進口關稅,來保護美國工業產品,提高競爭力,以期與歐洲產品在美國市場一較高下,因為美國內部市場,美國產品不需要進口關稅,所以售價相對便宜,而歐洲同質商品則因為被加徵了進口關稅,售價會提高。

 

然而此舉也同樣會招致歐洲工業國家比照辦理,同步調高歐洲對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好作為報復,如此一來美國南方出口的糖、菸草和棉花就會在全球供應鏈的比價上,輸給印度及東南亞,換言之提高美國進口關稅,是北方得利,南方失利,這才是南北戰爭的真正主因。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62萬美國人在內戰中犧牲,這個數字是二戰美國大兵死亡人數的1.9倍。

 

內戰結束,美國政府開出極優土地條件,之後湧入大量歐洲移民前往美國西部開墾,25年內西部閒置荒地被開墾殆盡。移民帶來美國內戰後的經濟動能,移民需要蓋房子、買工具、蓋鐵路、建工廠…,市場需求與產品生產同時在美洲大陸發生,而英國倫敦的銀行為了賺取更高利息,大量把資金借給美國移民。資本、機器、人力與市場全部到位,這是美國邁向強盛的第一把火。

美國西部開墾.jpg

美國西部開墾 02.jpg

                                  1830-1880年美國西部大開墾

 

美國海軍學校校長馬漢上校著作《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出版後,翻轉了美國近代海軍的建軍思想,從近海被動防禦,轉向遠海主動攻擊。當時美國南方的中、南美洲盡是西班牙及少部分葡萄牙殖民地,這是十五世紀海上地理大發現後的遺產。1898年美國主動挑起與西班牙的戰爭,西班牙戰敗,中美洲加勒比海悉數成為美國勢力範圍,就連遠東的西班牙殖民地菲律賓也成為美國殖民地,直到二戰結束後才獨立。

 

約末從1870開始的第二工業革命,人類發明了內燃機引擎、汽車、飛機、電話、電燈、收音機,美國透過專利及反壟斷法,保護發明與創新,為人類創造很多新應用與新消費刺激。1870年,全球工業生產總值世界排名,分別為英國31.8%,美國23.3%,德國13.2%,法國10%。但從1870年以後,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所具有的科技創新領先優勢逐步喪失,全球科技創新的中心開始向德國、美國轉移。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1913年,世界工業生產總值世界排名重新洗牌為美國35.8%,德國15.7%,英國14%。美國的總值比英德兩國的總值相加還高。這是美國邁向強盛的第二把火。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戰爭前期美國保持中立,歐洲各國都向美國購買武器、糧食、日常生活物資。1917年俄國因共黨革命推翻沙皇而退出戰局,美國華爾街銀行開始擔心之前貸給英國、法國的錢可能會收不回來,轉而鼓勵美國政府參戰。美國在一戰前原本積欠歐洲國家60億美元負債,因為一戰的爆發,歐洲國家紛紛動用黃金儲備向美國購買武器,至1918年一戰結束時,美國不但還清債務,歐洲國家反過來積欠美國100億美元,全世界超過40%的黃金流向美國,戰後美國人民平均所得是戰前的2.6倍,比歐洲任何國家的人民平均所得都高。這是美國邁向強盛的第三把火。

 

一戰後美國社會收入明顯提升,戰後歐洲的重建需求又更加推昇美國的經濟榮景,但是此時工廠大量生產的速度已經超越市場的消費速度,當下美國人民生活物質條件已經改善不少,能進一步刺激市場消費更多工業產品,的慾望及動能不但沒有提升反而緩慢下降,工廠倉庫的滯銷庫存越堆越多。人民手中的熱錢沒有去處,很自然地轉往投機的華爾街股票市場,投機的泡沫越堆越高,終於在192910月泡沫破裂,股市狂跌,因為此時美國已經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所以華爾街股災牽連全世界進入1930年代的全球經濟大恐慌。

經濟大恐慌 01.jpg

                1929年底,紐約銀行外的恐慌擠兌人潮

經濟大恐慌 02.jpg

         1933年,失業等待登記聯邦救濟提供工作的美國公民

 

 

 

 

後記

歡迎各社團,義務演講邀約。

ADAGIO  華順文化 是臺灣第一家 文創主題 鈦餐具品牌。

 

官網:http://adagio-ti.com.tw/

地址:83144 高雄市大寮區中庄里文華街 171

TEL : 07-70312050918-326-241

Adagio 華順文化 Facebook

CCWS 華順文化 Facebook

 

相關文章

華順文化微雜誌第八期,用錢看臺灣史

華順文化微雜誌第九期,電視劇《傀儡花》的時代背景

華順文化微雜誌第十二期,電視劇《一把青》的時代背景

華順文化微雜誌第七期,用錢看中國近代史 (一) - 北洋

華順文化微雜誌第十九期,用錢看中國近代史 (二) - 國共合作  

華順文化微雜誌第二十四期,用錢看中國近代史 (三) - 抗日

華順文化微雜誌第二十五期,用錢看中國近代史 (四) - 邊陲

華順文化微雜誌第二十六期,用錢看中國近代史 (五) - 終戰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ws0801 的頭像
    ccws0801

    Adagio 華順文化

    ccws08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