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GIO 華順文化微雜誌                  第三十八期 

金屬機械相機 (七) – Exakta (上)

 

 

I. 前 言

第一次看到Exakta相機是在高雄中正、中山路交口圓環的四海相機店,時間是1988年,隔年柏林圍牆倒了,三年後蘇聯宣布解散。當時半導體線寬是800奈米,2023年已經進步到3奈米。今天要介紹的主角跟柏林圍牆有關,也跟蘇聯有關1988年當時市場上最流行的相機是日本Minolta α 7000,那是一款智能電子自動對焦相機,不但自動對焦還能多點測光達到最佳曝光,鏡頭是玻璃結合樹脂成型的非球面變焦鏡,手指按快門,保證張張精彩、張張成功。

Exakta 18.jpg

1. Exakta Varex IIa (1958-60) 摘自Classic Exakta Cameras [1]

 

Exakta相機外觀看起來有稜有角而且全金屬,見圖1,對比當時日本電子相機的塑膠外觀,真的很不一樣,東德製造。因不敵日本競爭對手,工廠倒了1976年宣布破產。命運作弄人,當年贏家日本Minolta,三十幾年後也因不敵時代變遷….也倒了,與Konica合併後成為Sony的一部份。四海相機店員是這樣向我介紹的:”這是東德製機械相機,沒有測光,鏡頭素質不差但是快門容易故障,不建議學生購買”。

 

對於老東西好像有這麼一條不成文說法,凡百年以上舊物,優質者稱之為『古董』,就我理解,相機定義略有不同,年紀半百便可稱之古董,以Exakta Varex的年紀來看應該算是吧! 金屬相機的時代老早就已經結束了,去弄懂這些老相機的故事究竟能帶給我們什麼?投資保值嗎? No…No…,古董相機一點兒都不保值,相機生產數量龐大,喜歡族群有限,根本炒作不了。或許...我們該從故事本身...得到些啟發吧?

 

二戰結束,德國戰敗,國土被劃分為美、英、法及蘇聯四個佔領區,後來美、英、法佔領區合併成西德,而蘇聯佔領區則單獨成了東德,西德是民主國家,東德則是共產國家。此外,蘇聯把原德國控制的德東一大片領土包含東普魯士,通通併入蘇聯版圖,然後再把原德國西利西亞省劃給波蘭,不少在東普魯士已經居住超過幾百年的德國家族被強迫遷往西德,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君特·格拉斯的德文小說《蟹行》(Im Krebsgang)就是在描述戰爭即將結束前的那段故事,後來還拍成電影。戰後德國國土面積減少超過40%。當時舊首都柏林(Berlin)也分裂成西柏林與東柏林,西柏林被東德國土包圍成了隸屬西德管轄的飛地,柏林圍牆就是東德為了限制自己人民進入西柏林而建的圍牆。

 

蘇聯在背後影響東德超過四十年,時間進入1980年代,實施共產制度的蘇聯國力逐漸衰弱,已無力再維護其龐大的舊勢力圈,1989年蘇聯從東德撤軍,柏林圍牆隨即倒塌,東德併入西德,1991年蘇聯宣布解散。現今德國Dresden市的旅遊行程有時候會包含舊相機工廠導覽,同樣在Schandauer Straße大道上的原Ihagee工廠建築物已拆除,見圖2,目前只剩一塊銅牌掛在新蓋的建物上,另一地標則是Ernemann塔,見圖3,這是原Ernemann相機廠,後來與蔡司合併成為旗下一員。

Exakta 19-3.jpg

2. 戰後東德Dresden市的Ihagee工廠 (2001年已拆除)

 

Exakta 20.jpg

3. Dresden市另一個地標,原Ernemann相機廠,稱為”Ernemann Tower”

 

富貴險中求,沒有冒險不可能富貴。資本主義透過『錢』,也就是『資本』,冒險投資科技,讓技術進步腳步加快,但新創科技風險高,因此『股票』就扮演承擔風險媒介。在資本社會,開公司是件很容易的事,創意無價,三、兩位有才華的工程師在車庫大小空間嘗試新點子就開始逐夢旅程,每100家新創小公司營運三年後約末僅剩10家,這10家活下來的大概只有3家可以撐過15年並成為規模較大的公司。看到這數字,讀者可能不免覺得恐怖,別擔心!! 這些失敗的小公司並非就此從地表上消失,失敗的小公司包含研究成果與研發人員,會以『未上市股票』方式轉賣給其他大公司,繼續進行未完成之志業。從百家小公司最後濃縮成三家規模較大公司,活下來的這三家技術一定非常了得

 

前段『研發』完成後,接下來是中段的『製造』與後段的『銷售』。因為資本社會是建立在公平競爭基礎之上,因此政府介入市場力道不會太深。假設市場需求是一萬台相機,透過自由競爭,數家工廠可能會加總生產出一萬兩千台、甚至於一萬五千台,這些流入市場販售的相機因品質差異而被賦予不同定價,品管不良甚至於滯銷之製造商必須圖改進,或降低售價才有辦法繼續生存下去。因為相機售價涵蓋研發及廣告成本,因此資本社會製造的工業產品售價普遍不低。

 

在資本社會,『供給』與『需求』看似沒有達平衡,今年數量如果生產過多,價格一定下跌,明年工廠就會自動減產以為因應,結果就會造成明年市場因供不應求而價格上揚,如此高低起伏循環自動調節,只要循環起伏幅度不要過大,不但技術會進步很快,市場也很健康,但是一旦起伏過大,因為人性的不安全感導致不敢消費,連鎖反應一環扣一環,就有可能會造成經濟衰退,經濟衰退的原因很多,這只是其一而已。

 

社會主義社會或共產社會,輕資本重勞動,共產社會把資本視為洪水猛獸,因此投入資本冒險研發的佔比遠不如資本社會,此外,共產社會實施計畫經濟,假設透過市調得到數據,市場需求為一萬台相機,接著政府會介入工廠運作,剛剛好製造出一萬台,表面上『供給』與『需求』看似達到平衡,但實際情況卻不是如此。人民擁有從差異中選擇商品的機會不多,工廠製造什麼,商店櫥窗內就只能擺設什麼,人民只能照單全收,有紙鈔還不一定買得到呢!! 共產社會習慣把較多資源投入在中段的『製造』,也就是生產過程需要添購的設備或廠房建築費用,因為商品成本無需涵蓋太多前段『研發』及後段『銷售』活動的廣告支出,因此售價普遍低於資本社會。跳過『市場自由競爭』這個環節的結果,導致商品或許設計理念不錯,但往往生產品質低落,機器容易故障。

 

按過往歷史,共產社會常趁資本社會發生經濟危機之際,低價買入西方技術,例如1930年代蘇聯利用美國發生經濟大恐慌之際,藉由黃金整廠購入美國汽車廠及鋼鐵廠,這項技術轉移造就了後來的蘇聯汽車工業,讓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得以擠身機動化軍隊之林。另一個例子是中國製錶業,1960年代瑞士境內有大小超過一千家錶廠,因為過度競爭,某些錶廠為了生存,把機芯連同設計圖及生產設備整廠賣給中國,經過10年本土發展後,中國開發出屬於自己設計的機芯,之後更將這款機芯授權給全中國境內超過百家手錶工廠使用及生產。

 

資本社會的商業運作模式透過『自由競爭』,一百家濃縮成三家,而共產社會則透過計畫經濟,一家近親繁衍成百家,技術濃度立判高下。工廠內工人付出勞動力無非為掙口飯吃,市場消費者如果不能質疑商品優劣,工人態度就不會戰戰兢兢,這是人性。然而,生活在資本社會的人們,普遍步調快、工作壓力大,但技術進步飛快,因此物質文明豐富,兩種制度各有所長。

 

 

II. 典 藏

製造Exakta相機的工廠是 Ihagee (伊哈格攝影器材公司Exakta只是這家公司旗下的一款相機品牌,但是最著名的。Ihagee公司從1912年創立到1976年申請破產為止共經歷64年,這64年間生產過數十款相機,顛峰期約末是從戰前的1936年一直持續到戰後的1963年,這期間比較值得典藏的相機有三款,分別是Kine Exakta (1936)Exakta Varex 五稜鏡版 (1950),及Exakta Varex IIa 浮雕版(1958)

 

網路上關於Exakta相機構造、功能、及型號介紹文章已經很多,本文我們就不再重複這些文字敘述。在64年的歲月裡Ihagge公司名稱數度更迭,為了簡化,本文我們把二次大戰前的產品歸類為老Ihagee,戰後的則劃分東德Ihagee與西德Ihagee以為區分。戰後機種主要是以東德Ihagee為主,因為Ihagee創辦人的荷蘭公民身份,使得戰後東德Ihagee相比於其他東德相機工廠,尚保有一些獨立自主的空間,例如經營團隊一開始還是原來老員工,這些原Ihagee員工雖然人在東德,但是一直與住在西德的創辦人Johan Steenbergen保持聯繫,以致於戰後延續了約末十來年的榮景。

 

典藏家針對Kine Exakta的細微改款分四個版本(Version),分別為:

(v1) Sr.472000-486000 (1936,1,400)

(v2) Sr.484000-545000 (1936-38,18,200)

(v3) Sr.530000-613000 (1938-40,21,000),部分銷往美國市場的機器,商標換成『Exacta』。

(v4) Sr. 608000-650000 (1945-1949,35,800+16,900 = 52,700)

1936 ~ 1949年,Kine-Exakta總計生產93,300台,見圖4,戰後生產的52,700台,其中有16,900台使用了商標Exacta,這是為了以戰爭賠償物資名義出貨給同盟國(Allies)的權宜調整。

Exakta 13.jpg

4. v1Kine Exakta

 

Exakta Varex的分類比較複雜,有些銘版雖然商標不同但其實是同一款相機。從19502月到19678Exakta Varex 各系列(VarexVarex VXVarex IIa IIbIIc) 總共製造了441,820台。按銘板上的商標可細分三大個版本,分別是:

 

(v1) Exakta Varex (1950-1951)Varex是精準之意,作為商標Varex在美國已被Argus公司搶先一步登記註冊,因此部分出口至美國產品以Exakta V為商標進行銷售,v1版的產量很少,帶有無蒙皮五稜鏡的Exakta Varex是典藏家的最愛。見圖5

Sr.670000-684000 (1950,1300),Sr.682000-69000 (1950-51,4300), Sr.690000-693000 (1951,3900 )。總共9,500

 

(v2) Exakta Varex VX (1951-1958),部分出口至美國的相機以Exakta VX為商標進行銷售,見圖6

Sr.691000-734000 (1951-53,40100),Sr.732000-772000 (1953-55,38700),Sr. 772000-820000 (1955-56,45600)。總共124,400台。

 

(v3) Exakta Varex IIa (1958-1963),部分出口至美國的相機以Exakta VX IIa為商標進行銷售。見圖7Exakta Varex IIa如果再細分還可以再分出五個子版本,其中前四子版本的銘版都是書寫體Exakta字樣,第五子版本的銘版已經改成黑底銀字的印刷體Exakta字樣。書寫體銘版中,以浮雕版(embossed)最受典藏家喜愛。此外,國外資深收藏家們普遍表示,IIa Exakta有史以來最好的相機。不但機構運作滑順,相對安靜而且外觀美觀。

書寫體銘板Varex IIa:

Sr. 820000-852000 (1956-57,27800),Sr. 850000-890000 (1957-58,17400),Sr. 860000-937000 (1958-1960,71100),總共116,300

印刷體銘板Varex IIa:

Sr. 935000-1010000 (1960-63,65600),總共65,600台。

IIbIIc的版本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

 

Exakta 10.jpg

5. v1Exakta Varex

 

Exakta 11.jpg

6. v2Exakta Varex VX

 

Exakta 12.jpg

7. v3Exakta Varex IIa

 

 

III. 戰 爭

德國曾經是攝影器材大國,雖然法國人發明攝影術,但是攝影器材技術瓶頸在鏡頭,德國透過科學有系統研究玻璃與光學,造就德國成為史上第一個相機製造大國。後來日本藉由半導體發展契機,為相機導入電子智能,因而得以取代德國成為史上第二個相機製造大國。為什麼相機製造只在德、日兩國蓬勃發展呢? 而不是美、英、法、蘇、瑞士、義大利各國平均發展呢?其實以上這些國家也都曾嘗試投入資源進行相機製造..,但是光學是門非常精密行業,在那個沒有電腦輔助生產的年代,勞工素質是關鍵。德國與日本勞工態度嚴謹、一板一眼,所以相機製造只在這兩國開花結果。

 

不過,這些故事都已成歷史了。在那個舊時代,德國相機製造廠散落在全國各角落,例如Goerz在柏林,蔡司在JenaIhageeErnemannDresdenContessa-NettelStuttgart,徠卡在WetzlarSchneiderBad KreuznachRodenstock在慕尼黑,RolleiVoigtlanderBraunschweig。以上這幾個城市,毫無疑問,位於圖林根州(Thuringia)Jena與位於薩克森州(Saxony)Dresden是其中兩個最大、也最重要的光學聚落,兩城市相隔不到200公里。這兩個城市及柏林,二戰結束後都被劃入東德,共產黨運氣真好(笑!!)。

 

二次大戰於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蘭打開序幕,19405月德軍開始進攻法國與中立國比利時及荷蘭,Ihagee (伊哈格)公司創辦人Johan Steenbergen (約翰·斯汀伯根) 因為荷蘭人身份,因此Ihagee公司被德國政府認定為『在德之敵方資產』而遭沒收,被沒收後的公司被迫改名為Ihagee Kamerawerk-AG,雖然J. Steenbergen的股份還在,沒有遭德國政府併吞,但是對公司已經沒有左右權,J. Steenbergen選擇委託專業銀行人士代管股份。納粹接管公司後大部分還是任用Ihagee員工擔任管理職,194238歲的設計部主任Karl Nüchterlein被納粹徵召入伍,並在19454月南斯拉夫戰鬥中失蹤。接任設計部主任的人選是Rudolph Adamek,這位老兄是Ihagge戰後工廠得以復興的關鍵人物。因為妻子的猶太人身份,老闆J. Steenbergen不得已只好帶著妻子移民美國,但是J. Steenbergen並沒有因此放棄對公司的關注,1942年成立Steenbergen基金會,以實際的行動財務支持Ihagee公司員工。

 

有鑑於光學對戰車及戰鬥機的重要性,盟軍在19452月對Dresden市進行戰略大轟炸,造成市容超過80%的建築物毀損,見圖8,但是由於消防隊的英勇救火,使得Schandauer Straße大道上的蔡司Ica工廠及Ihagee工廠損害降到最低。倖存的Ihagee員工成功地從工廠的廢墟中搶救了一些機器和材料,並且很快地在Blasewitzer大道上租來的建築內重新開始生產。58日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當戰爭失敗時,戰敗國會怎樣?城鎮已成廢墟,活下來的人情緒低落,可能絕望、飢餓,而且基本上沒有收入[2]

Exakta 21.jpg

8. 1945215Dresden大轟炸後的殘破景象

 

Schandauer Straße大道上原Ihagee廠房已經毀壞,來不及搶救的檔案都已丟失了。早期Ihagee產品的技術設計圖幾乎都已不再,沒有設計圖工人無法按圖生產零件,所幸這些當年由設計部主任Karl Nüchterlein領導的團隊,部分成員例如Otto HelfrichtInge Bahr還在,5月中旬設計團隊就開始重新繪圖,但是礙於人力,設計團隊只針對公司未來最重要、充滿希望的kine Exakta重新繪圖,其他產品被認為已經過時也只能放棄。新圖陸續於1945年底完成。

 

戰後設計部主任Rudolph Adamek的姪女Inge Bahr當時在公司的設計部當實習生,無意中發現一位身穿舊軍大衣的人在大街上閒逛,尋找工作,而且會講流利俄語,他就是Max Rockstroh,因為Max Rockstroh能與俄國人順利溝通,因此公司決定讓Max Rockstroh擔任公司管理職負責與地方政府及俄國人交涉。19513月,地方政府甚至於任命Max Rockstroh擔任Ihagee公司董事會之董事兼總經理。

 

Ihagee在俄羅斯佔領下獨立經營,與其他Dresden市的德資公司之區別在於Ihagee仍然被視為一家荷蘭公司,而荷蘭是戰時的盟友! 簡而言之,俄羅斯人和薩克森州政府必須以敏感的方式處理。就在德國宣布投降一個月後,Ihagee搬進新找到的廠房,嘗試生產一些簡單日用品,但是經營團隊很快就從外面的商店買到些例如螺絲、彈簧之類零件,同時也開始自己生產部分零件,幸運地是Heidenau公司能夠重新提供相機需要的鑄造件。到1945年底時,Ihagge公司已經生產320Kine Exakta,這些相機大部分用來為員工換取口糧券,其中50部賣給蘇聯紅軍的採購合作社換取現金。

 

並非所有Dresden的相機工廠都像Ihagee那樣表現良好。其中大多數由蘇聯紅軍控制,通常是由一群軍官控制。被標定的相機工廠和其他工業幾乎都被拆除,所有機器、配件和工具都被拆卸並打包以便轉運,甚至包括辦公家具,以致於廠房建築物成了空殼。不過,這些機器尚未運出Dresden市,而是存放在編組站的火車車廂內。一切都由蘇聯軍事最高司令部監管局(SMA)統一管理。194510月,第124號命令宣布扣押納粹時期政府及軍事部門財產,這嚴重限制了薩克森州政府的角色。

 

州政府與蘇聯軍事最高司令部初步達成協議,由薩克森州政府支付費用給Ihagee,讓Ihagee生產Kine Exakta相機運往蘇聯作為戰爭賠償金的一部份。諷刺的是,原本被拆卸打包的機器與設備必須歸還才能重新生產,但多數的歸還錯誤百出,事情最終還是得到了解決,並且通過蘇聯軍事當局供應生產所需原料。19461月,Ihagee收到一筆來自州政府的20,000Kine-Exakta相機訂單,作為總體戰爭賠償計劃的一部分,交付的對象可能包含美、英、法及蘇聯等國。

 

1946年開始一直到1949年以Kine Exakta相機作為支付戰爭賠償金的生產都持續在進行,一開始全部生產的相機都被用來支付賠償金,但是隨著公司生產能力逐漸恢復後,支付賠償金的數量變成只是公司製造相機數量的一部分,其餘數量的相機可以賣給蘇聯民間或東德民間。蘇聯軍事當局也對Jena的蔡司提出相同要求。原本蘇聯軍事當局規劃將Jena蔡司廠關於Contax II/III相機與鏡頭設計圖、還有製造設備,打包送往蘇聯的基輔(Kiev),並透過派遣德國與俄羅斯專家到基輔對工人進行技術培訓,來複製Contax II/III,但一切都及時得到了解決,在製造設備轉移前,Jena蔡司廠已經生產了600 ~ 800Contax II相機了。

Exakta 24.jpg

9. Contax IIKiev (Contax II Copy)

 

之後Jena蔡司還是依約將設計圖及生產設備搬往基輔(Kiev),因此戰後基輔工廠生產以Kiev為商標銷售的機器,其實是Contax II的複製版,見圖9。因為Jena蔡司已經不能再製造Contax II,所以只好發展更新的機器,一款含五稜鏡的單眼反光鏡相機Contax S,這段故事文章後面會再講一些。

 

因為Ihagge創辦人J. Steenbergen曾擔任德國Ihagee公司的董事和所有者,荷蘭政府要求他在戰後前往德國擔任盟軍佔領當局的工作人員。1946年,他被直接任命為上校軍銜,這對他來說只是象徵性的榮譽身份,因為他之前並沒有任何軍事經驗。直到1949年,J. Steenbergen都一直服務於駐紮德國的荷蘭軍隊部門,先後曾經駐紮過巴登巴登、慕尼黑和柏林,作為荷蘭政府的代表與各個城市的佔領軍當局會面。

Exakta 16.png

10. J. Steenbergen上校

 

J. Steenbergen原本希望回到Dresden去重建他的工廠,並希望在軍事使團的支持下,獲得進入包括Dresden市等俄羅斯佔領區的入境許可。儘管進行了多次正式嘗試,但蘇聯當局還是拒絕他的申請。最終他設法聯繫到以前的公司夥伴,並且定期給他們寄食品包裹。2004年全球Exakta迷在Exakta Circle舉辦的研討會上,由創辦人J. Steenbergen的侄兒Hein Erhardt展示『我叔叔的Exakta Varex IIa』時,台下觀眾響起熱烈掌聲,"握住這位偉人的相機實是多麼地令人感動啊!! ",Peter Longden回憶當時的心情[2]

 

194510月蘇聯佔領軍發出第124 號命令的扣押通知,這份通知涉及扣押圖林根州(Thuringia)境內的德國公司資產,這讓位於薩克森州(Saxony)Ihagee公司非常緊張。位在柏林的荷蘭軍事委員會對此做出強力反應,大約八個月後,荷蘭軍事代表團駐德國柏林的盟軍控制委員會發出強烈聲明:德國境內的荷蘭財產受到荷蘭皇家政府的保護。蘇聯佔領軍與薩克森州政府一直希望把扣押的德國工廠國有化,但是後續實施過程拖了好幾年。19466月薩克森州舉行了全民公決,據稱超過三分之二的薩克森州人投票支持將這些被扣押的工廠轉變為『人民企業』 (Volkseigene Betriebe; VEB),但是蘇聯佔領軍與薩克森州政府還是對荷蘭軍事委員會的強力反應有所顧忌,因此只好在Ihagee公司內部舉辦公司國營化的員工小型公投,公投結果出乎意料之外,超過九成的員工反對國營化,蘇聯佔領軍與薩克森州政府也只好暫時接受這個事實。

 

但是從1946年至1948年的兩年期間,Ihagee即將被收歸國有化的消息不斷被釋出,一直到194871日,薩克森州政府內政部長才傳達蘇聯的最終決定,即撤銷對Ihagee資產的沒收。公司終於可以按資本社會模式運作,並召開股東大會。因此任命了新的董事會成員,並同時在董事會上批准了1943 ~ 1946年的年度賬目及業務報告,同時也確認了在Blasewitzer Straße大道上的廠房租約,每年租金為12,000馬克。產量從1945年的370Kine-Exakta相機增至1946年的4,500台,再到1947年的12,000多台。

 

1948Ihagee的設計團隊開始嘗試在相機加裝五稜鏡觀景器,試作了一部名為Exakta Diamant的試作機,見圖11,試作機的表現不是很令人滿意,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腰平觀景一直有畫面左右相反的困擾,如果能透過五稜鏡內部的兩次反射,就可以把畫面左右相反的情況改正過來。早在19469月東德蔡司搭配五稜鏡觀景器的單眼反光鏡原型機就已經被製作出來了,見圖12,東德攝影雜誌Foto-Spiegel194811月號報導了這台Spiegel-Contax在瑞典斯德哥爾摩St. Erick展覽的非正式亮相[3],"Spiegel是德文反射鏡的意思1949年在東德萊比錫(Leipzig)的春季展覽會上正式發表並且命名為Contax S。約末晚了一年,1950Ihagee推出第一款搭配可交換五稜鏡觀景器的Exakta Varex,據信觀景器內的那枚玻璃五稜鏡可能是東德蔡司代工的。

 

雖然Contax S在時間上是史上第一台具備五稜鏡的單眼反光鏡相機,但是Contax S實在不是部成功的機器,故障率高到嚇人,消費者使用一段不算長的時間後發現,同批出廠的機器故障比例竟然高過正常品,這跟東德蔡司被國營化後,為了滿足政府面子倉促上架有關。從市場角度來看,也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具備可交換五稜鏡觀景器的單眼反光鏡相機Exakta Varex似乎比較像是真正有"意義的"史上第一台,至少我是這麼認為。Exakta Varex,見圖13,開發出適用於各種用途的配件,尤其是微距攝影和長焦距特寫鏡頭,這些專業等級的配件模式被九年後推出的西德蔡司Contarex I (1959)及日本Nikon F (1959)相繼模仿。

Exakta 14.jpg

11. Exakta Diamant試作機 (1948)

 

Exakta 16.jpg

12. Contax S (1949,試作機於1946開發出)

 

Exakta 17.jpg

13. Exakta Varex (1950)

 

Exakta 22.jpg

14. 1950年代西柏林的選帝侯大道(Kurfurstendamm)

 

Heinrich Mandermann (海因里希·曼德曼1923年出生在波蘭猶太家庭,從小就開始從事瓷器、珠寶和牙科配件等零售,在偶然機運下進入了攝影器材零售業,後來甚至於收購光學公司。H. Mandermann是戰後德國最大的攝影器材零售商,也是對德國攝影器材業具有高度影響力的人士之一。1950年代,雖然東西德政府在政治關係上緊繃,但人民私底下卻經常透過走私管道互通有無。

 

1950年初H. Mandermann在西柏林的選帝侯大道(Kurfurstendamm)上開了一間攝影器材行,而Dr. Ziegler則是東柏林外貿協會負責人,透過H. Mandermann協助,東德Ihagge才有辦法取得西德製造,用於相機慢速快門的特殊材質彈簧,而回報則是Dr. Ziegler私下出貨Exakta相機給H. MandermannH. Mandermann後來回憶這段往事,很得意地說因為是非正式管道取得,所以當時Exakta相機只能在他西柏林店裡的檯面下販售。後來H. Mandermann終於正式取得東德ExaktaPraktika的銷售代理權。

 

Exakta無論是在東德、還是國外,受歡迎程度都高過其他東德國營相機廠,在生產數量無法滿足人民需求的政治因素下,1953年州政府頒佈法令,平價款的Exa必須移到Sömmerda鎮的『人民萊茵金屬公司 (VEB Rheinmetal)』生產,儘管公司管理階層都反對,製造設備還是被迫搬到了那裡,並於1953年秋天開始對VEB Rheinmetal員工進行培訓。因此,1954Exa相機已在Sömmerda鎮生產,這間工廠以前是一家打字機工廠。VEB Rheinmetal生產的Exa相機,銘版上刻有『System Exa』字樣,而且鏡頭卡口上方也刻有『Sömmerda』的字樣,見圖15。然而在DresdenIhagee工廠生產時令人滿意的Exa相機,移到Sämmerda鎮生產後,品質全部變了樣,大約生產了8,000台,其中許多據信後來都被送回DresdenIhagee工廠進行修復。19564月被迫中止授權,Exa相機重回Dresden市生產。

Exakta 23.jpg

15. VEB Rheinmetal工廠生產的Exa

 

1945年進入Ihagee公司,那位會操流利俄語的大兵Max Rockstroh一直盡心盡力地維護公司權益,1949年擔任公司總經理並於1951年被州政府任命為Ihagee董事後,一直很出色地領導著這家外資公司,Exakta VarexExa相繼成功地在其任內被開發出來,但是1953年當州政府頒佈法令,要把Exa相機移到Sömmerda鎮生產這件事讓總經理Max Rockstroh憂心忡忡,覺得共產黨員已經把手伸得越來越深195311月在無預警情況下,Max Rockstro秘密前往西柏林,好避開被共黨金融控制委員會逮捕,2001在黑森林的一個村莊安詳去世,享年93歲。接任Max Rockstroh的人選是來自VEB Filmosto人民底片工廠Rudolf Kramer,一位有共產黨員身份的政委主任,或許這算是一個時代標記的開始吧!。補充說明,資本社會政府不會、也不能強迫民間企業轉移技術至其他公司,因為這是違法的

 

1958年,Ihagee公司的獨立運作再次受到打擊。溫和地說,這家獨立運作的外資公司的成功,長期以來一直激怒著這個共產國家的主事者,因為國營相機廠的表現不佳讓共產黨很沒有面子。現在所有Dresden市相機工廠的出口,都將由DEXI集中管理及控制。DEXI是東德一個新成立的進出口管理機構。Ihagee與其外國代理商和經銷商的聯繫受到嚴格限制,所有出口計劃將來都將由DEXI制定。

 

Rudolf Kramer雖然是政府委派進入公司的政委主任,但其實不是相機製造方面的專家,因此公司真正治理還是委由原管理階層的Kretzschmar協助長達四年。Kretzschmar19581月辭職,接任的是Erwin Lorenz,之後也於19611月辭職。KretzschmarLorenz還有他們的家人,後來雙雙疑似在西德特工的協助下逃往西柏林,隔年柏林圍牆就被築起來了。儘管管理上發生了這些變化,但是1959年還是生產了近73,000台相機,其中約70%用於出口。

 

鑑於公司能否繼續獨立存在的不確定性風險越來越嚴高,以至於1959Ihagee的年度股東大會同意將公司的註冊辦事處遷至西德法蘭克福市(Frankfurt)19601月在西德緬茵河畔的法蘭克福市,董事會重新將公司註冊為Ihagee Kamerawerk AG,從此共產黨控制的東德Ihagge與董事會控制的西德Ihagee便開始針對Exakta』商標權進行一系列耗時且昂貴的法律訴訟。關於此次轉移,值得注意的是,原Dressden市的老管理層早在1949年或1950年初就曾提議將生產部門遷至西德。但該提議隨後並未得到董事會支持,董事會的拒絕可以用一句口號來概括:"相機可以出口,但人不能出口"。當時人們普遍相信外交關係很快就會恢復正常,搬遷工廠耗費甚巨,而且技術人員因為政治理由無法出來,這些都是股東們當時務實的考量。

 

隨著西德Ihagge的成立,共產黨也開始更無顧慮地把手伸進東德Ihagee1964年,東德Ihagge的設計部門喪失主導權,改隸屬於另一家國營相機廠VEB Pentacon Dresden控制,1968年這兩家東德相機公司進行法律整合,之後東德Ihagee原工廠只剩下兩名職員,負責接收和處理緊急變更通知,1971東德Ihagee註銷商業登記正式走入歷史,1985年,VEB Pentacon Dresden再被併入VEB Carl Zeiss Jena1967年創辦人J. Steenbergen過世,1969Steenbergen家族及董事會最終在商標權之戰中獲勝,重新取回『Exakta』商標權。

 

喪失除東德以外地區的『Exakta』商標權後,東德這邊被迫短暫,約末兩年時間,以『Ihagge Elbaflex』作為新商標繼續爭取世界其他消費者認同。此外,西德Ihagee在打官司期間也曾經於1966年開發了一款名為Exakta Real的相機,但是銷售量很少,之後西德Ihagee不再製造任何相機,專心經營『Exakta』品牌,至於相機設計與製造全部委託日本工廠代工直到1976年申請破產才停止。

 

東德所有企業中總會有一名共產黨代表,Ihagee也不例外。Frieder Delang曾在耶拿(Jena)的一所工程學校學習,並在Ihagee工作了近二十年。 他曾擔任過由員工選舉產生的各種工會職位,並於1966年成為Ihagee的黨代表。然而,他的新角色並不符合他的喜好,F. Delang曾經表示:“我們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這是否有自我辯護的成分?因為外界總是批評他在東德Ihagge走向滅亡的事件中扮演關鍵角色,但當然,東德是一個高壓政權的國家,人們都得按照共產黨的指示行事!

 

Peter Hammer曾經是東德Ihagee工廠的品質控制部門主管,多次代表東德Ihagee參加各種貿易展覽會。他回憶,1960年代日本人開始出現在萊比錫等貿易展覽會上,他們提出了詳細問題並研究了Exakta相機的每一個細節,當時東德Ihagee參展人員對自家相機品質充滿信心,以至於很願意自由地交換他們的知識,後來才發現這些感興趣的日本人本身就是相機設計師。大約幾年後,德國設計師對來自日本相機行業的出色解決方案感到驚訝,電子元件、內部測光、精湛的光學器件、純粹的品質,Peter Hammer接著說:“這些讓我們非常苦惱,因為我們意識到我們已經失去了科學和技術的領先地位。

 

破產後,Steenbergen家族將『Exakta』商標賣給日本財團,日本相機製造商TopconCosina都曾經以『Exakta』為商標製造日製相機及鏡頭,1982年德國最大攝影器材零售大亨H. Mandermann擁有的一家位於德國紐倫堡市的Miranda Foto-Video GmbH公司從日本財團手中收購了『Exakta』商標權,之後曾經推出以『Exakta』為商標的中片幅電子相機Exakta 66,但之後也不了了之。1950Ihagge開發出Varex時是當時世界上技術真正領先的相機,但是到了1960年,西德與日本已經追上來而且超越了,但是Ihagge幾乎整整十年都沒有進步。因為Ihagge一直籠罩在被東德政府沒收的陰影下,導致董事會不敢投錢繼續開發新機,這才是Exakta沒落的真正原因。

 

Exakta事的上集大致上已經講完了,因為Exakta相機比較精彩的故事大都集中在戰後,因此先講這一段。目前位在德國薩克森州(Saxony)的德勒斯登市(Dresden),有一座Technische Sammlungen Dresden,中文翻譯為"德勒斯登工業技術收藏館",館址就是圖3那棟原蔡司工廠建物,館內收藏著跟攝影、電影、計算機和其他媒體技術相關的常設展覽,其中當然也包含Exakta各式相機,這或許是全球Exakta迷最後僅存的朝聖地吧!

 

參考文獻

[1] J. Andrzej Wrotniak, Classic Exakta Cameras, 網路文章。

[2] Peter Longden, Ihagge-the Men and the Camera, 2008 and 2011, 網路文章。

[3] 冼鏡光,Contax S-史上第一台有固定眼平觀景窗的SLR,第一部份與第二部分,2008, 網路文章。

 

後記

ADAGIO  華順文化 是臺灣第一家 文創主題 鈦餐具品牌。

Adagio 華順文化 Facebook:

CCWS 華順文化 Facebook:

 

相關文章請見

華順文化微雜誌第一期,金屬機械相機 (一) - 戀物

華順文化微雜誌第十一期,金屬機械相機 (二) - 鏡玉

華順文化微雜誌第十三期,金屬機械相機 (三) - 品牌

華順文化微雜誌第二十三期,金屬機械相機 (四) - Kern Aarau

華順文化微雜誌第三十一期,金屬機械相機 (五) - 專利

華順文化微雜誌第三十七期,金屬機械相機 (六) - 薄膜

華順文化微雜誌第三十九期,金屬機械相機 (八) - 自動

華順文化微雜誌第四十一期,金屬機械相機 (九) - Exakta (下)

 

arrow
arrow

    ccws08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