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GIO 華順文化微雜誌                  第三十四期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

 

 

穿戴裝置(Wearable Device)”智能手錶(Smart Watch)”全球銷售數量每年都呈指數成長,可以看出手錶這行業其實沒有沒落,消費族群都還在,只是遊戲規則與以往不同。手錶從原來的機械、金屬活變成現在的電子、塑膠活,生產的工廠也從原來的機械廠變成現在的電子廠,售後服務由原來的錶店維修,變成現在壞掉就直接換新,人類的科技不斷在進步,社會百工無奈也被迫調整。

 

在機械錶與石英錶盛行年代,受限當時的工業能力,臺灣無力製造機芯,但是這之後的數字電子錶或現在的智能手錶,機芯我們都有能力,這是歷史機運與經濟效益的自然軌跡。當臺灣錶迷對瑞士機芯報以羨慕崇敬之際,殊不知瑞士錶商其實對臺灣所具備之資通訊技術羨慕不已,因為下一代手錶的關鍵技術都在這裡。我們真的無須妄自菲薄,一代人有一代人需要努力的重點,把握當下做好每件事就好。

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

                    穿戴裝置出貨數量年年成長

 

機械錶是科學珠寶,它無關乎日常生活運作,無論是瑞士高級貨還是東亞平價貨,毫無疑問它們都是奢侈品。瑞士目前檯面上有幾家歷史悠久的一線大廠,早期也是從作面盤或配件起家的,六十年前臺灣製錶業也是從配件出發..這是我們的光榮歷史也是寶貴資產。臺灣消費者實在沒有必要在機芯是否自製這件事情上太過糾結,機械錶的設計與製造是否與我們的在地情感發生連結比較重要。

 

機械錶這個行業的未來,或許透過文化部號召,把有意願業者整合成單一集團是條道路。比起單打獨鬥,集團國際能見度相對會高些,品質信賴度也會提升。集團內共用加工管道、共用零件採購及銷售平台,並按風格差異經營不同品牌,尤其針對同質性錶款進行品牌整合,例如某品牌專門給獨立製錶師用,用這品牌的獨立製錶師必須在作品簽上自己姓名。此外,機械錶的機芯表面及手錶面盤加入臺灣元素,先獲得島內消費者認同,然後再推廣給觀光客與東亞消費族群。2021年公視優質電視劇茶金成功炒熱臺灣茶品形象,這份經驗很值得複製在製錶師這個題材上。

 

 

I. 臺灣錶廠

臺灣早期手錶產業的歷史軌跡是臺灣發展機械錶的珍貴資產,有根才能講故事,奢侈品無關乎生活日常,有故事作支撐,奢侈品才會有被購買的動機。過往臺灣製錶相關業者按營業內容大概可分三種類型。首先第一種是規模及財力相對健全的大型精密加工廠,如台中的梅華精密、台南的永利興精密及高雄太一堂。其中梅華精密後來創立Olympic (奧林匹克)Olym Pianus (奧柏)的成錶品牌,永利興精密則創立Genbux (金白士)GB Genbux (金柏時)品牌,太一堂沒有創立成錶品牌。以上這三家公司都是屬於大型精密金屬機械加工廠,專門幫瑞士、歐美及日本大廠生產錶殼、面盤、錶冠(龍頭)、錶針及錶帶,甚至於錶面玻璃,但沒有涉及機械機芯製造。其實早期還有一家很大的手錶配件廠,亞洲鐘錶公司,但因年代久遠已無資料可查。

 

手錶配件生產過程得經歷車床、打磨及電鍍,尤其車床與打磨會產生大量粉塵,電鍍也會產生重金屬廢液,所以手錶配件無論是瑞士或是日本很早就採取外包策略,其中第一個被外包的國家就是臺灣,之後才又轉往中國及東南亞。這幾家臺灣代工大廠在與國外錶廠合作過程,尤其是與瑞士錶商的合作過程,吸取瑞士錶商經驗,臺灣工廠甚至於在瑞士註冊品牌或買下經營不善品牌,使用瑞士機芯搭配臺灣配件,然後以Swiss Made之姿回銷臺灣及東南亞市場。

 

第二種模式是,自己製造的零件比例不高,更多透過外購臺灣配件加外國機芯,然後在臺灣進行組裝調校,並著重通路及品牌經營,如早期的Telux (鐵力士)Cintas (仙達時)及後來的Rosdenton (勞斯丹頓)Loyse(路易士)。此外,臺灣早期不少小型配件廠,創辦人年輕時幾乎都曾在前面提過那四大家工廠(梅華、永利興、太一堂、亞洲)當過學徒,後來才獨立門戶,但礙於資金與規模,多數只生產單一零件。這批林林總總的配件廠約末在1990年代,前仆後繼前往中國廣東的深圳、東筦設廠,利用當時中國的廉價勞力及低環保標準,幾乎把手錶產業做到臺灣規模的十倍以上,風光一時。後來手錶行業逐漸沒落了,小型配件廠與假錶商又有著千絲萬縷糾葛與曖昧,著實耐人尋味。

 

最後一種則是純經營通路與代理外國品牌,不涉及製造,最有名的就是寶島鐘錶。當然還有其他眾多規模較小的臺灣品牌包含授權與自創品牌,如Bernard、Bermuda、Craig、Crocodile、Elegant、Fiber、Gold Star、Lotus、Licone、Licorne、Meiko (美工)、Mono、Nobel、Omax、Oneway、Pony、Polo、Rex、Roven Dino、Swarovski、Sruich (蘇黎世)、Vogue (寶島投資)…等等。此外,在1960 ~ 1970年代,台灣有些使用瑞士機芯、臺灣配件,臺灣組裝調校的早期機械錶,也在錶面打上 "Swiss Made" 行銷島內,這些內銷品牌經常被瑞士錶迷戲稱為臺灣土砲,但只細想想想,還好50年前有這些土砲才得以讓手錶行業與我們居住的這塊土地發生情感連結。其實這種行銷手法在當時並非臺灣獨有,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尤其盛行。

 

這種使用瑞士機芯的早期島內品牌例如APEX、EMIKER、EROREL、FARINA、Free Man、Free Dom、GODHORSE、GENERAL、HAIMA(海馬、Meiko的副牌)、HELON、HEREN、HILIX (海力士)、HOLIS、HOGA (皇爵錶)、HOMAR、JEROX (自由人,Free Dom的副牌)、KIN-PIANO KP、LINDA、MALI、MILUX、MITAX、NATIONAL (Meiko的副牌)、OTIS、PEACE、PONA、PODAR、PETRIX、ROTHS、RALING (Meiko的副牌)、RADA (Meiko的副牌)、ROLES、ROMA、ROMAS、SANTA CLAUS、TASAN、TAONS、TALEX、TAREY、TENAS、TENRI、TEMNA (天馬)、TILUS、TINOX、TITUS (鐵達時)、TOSCA、WINNER、WARIN...等等。以上這些老本土品牌比較值得一提的是美工錶(Meiko),這個牌子使用雙海馬或單海馬為Logo,在很多不同的品牌中都有發現相同的海馬Logo例如HAIMA、NATIONAL、RALING、RADA。在台灣島內要如何辨識一枚手錶是行銷全球的國際品牌?還是只針對特定市場的小品牌呢?可以上Watch Wiki [17]鍵入品牌關鍵字查詢。

 

梅華精密創立於1969年的台中,員工約末1000人可能是目前臺灣製錶界規模最大的公司,在台灣大陸兩地設有工廠,是全世界唯一同時擁有二種手錶配件以上製造能力的工廠,範圍涵蓋OEM、ODM,為高級歐、美、日品牌之主力代工廠。梅華精密的自創品牌Olym Pianus奧柏錶,廣告上的說明這樣說:瑞士發跡,台灣深耕,採用日本機芯內裝,讓手錶也能獨樹一格。

 

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

              奧林匹克錶(Olympic),臺灣奧柏的原始品牌

 

為了增加手錶品質的說服力,一開始梅華精密在瑞士註冊商標為奧林匹克錶(Olympic)並在台行銷多年。1980年代初期日本石英機芯於世界鐘錶界大行其道後,奧林匹克錶(Olympic)更名為奧柏錶(Olym Pianus),調整商業策略,轉向以日本石英機芯為主。近些年來,奧柏表(Olym Pianus)在亞洲市場逐漸走穩。2008年,奧柏表(Olym Pianus)將發展重心轉入中國各大型及中型城市,並在上海設立了總部。現今奧柏的水鬼錶採用陶瓷錶圈及日本Seiko機械機芯,其價格與品質皆有不俗表現。奧柏錶的Logo最早是Olympic,之後變成Olympianus,最後才變成今日的Olym Pianus (OP)

 

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

             臺灣奧柏水鬼錶,陶瓷錶圈搭配日本Seiko機械機芯

 

另一種說法則是,Olympic錶原本是1950年代瑞士的一個很小的品牌,石英危機後於1980年代被臺灣的梅華精密買下其品牌(Brand)權,但是在梅華買下她之前,這個瑞士小廠是以OlympicOlympia作為品牌銷售自家手錶,然而畢竟只是小廠,真正在市場上流通的手錶數量真的不多,反而梅華接手後,市場曝光率提升很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比較梅華接手這個品牌前後的Logo差異,不難發現,梅華接手後的Logo除了英文字母外,還多了火炬圖案,而且從手錶LogoM字形狀就可以印證,OP錶的品牌故事確確實實是源自於瑞士的Olympic Olympia 品牌。

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

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

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

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

        1960年代瑞士Olympia

 

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

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

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

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

            1960年代瑞士Olympic

 

永利興精密於1961年成立於台南,是台灣首家大型鐘錶工廠,生產高品質錶殼及相關零配件,行銷瑞、法、德、義等國。並於1976年推出自有品牌Genbux (金白士)GB Genbux (金柏時)品牌,當時透過引進瑞士ETA機芯搭配自家配件,經營島內及東南亞市場。西元2000年成立珠寶部門,旗下產品多款手錶鑲有珠寶真鑽。後來該公司專注代工業務,品牌宣傳不多,手錶價位多在300 ~ 1500美元間,消費群體很少,所以即便在中國也很少聽到過這個品牌,但是在香港和澳門均有正規門市。現今GB Genbux (金白士)的水鬼錶採用鋁質錶圈及日本Miyota機械機芯,標榜無論配件製造還是成錶組裝調校都在臺灣進行,價格比OP水鬼高,市場流通的數量很少。

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

臺灣金白士水鬼錶,鋁錶圈搭配日本Miyota 機械機芯

 

製錶人李春成回憶:自己畢業於屏東高工機工科,17歲時在學長的引薦下,進入了永利興鐘錶的錶殼廠。永利興是當時頗具實績的製錶業者,產品部份出口到瑞士,李春成那個時候的業務主要是在幫戰後日本的主要鐘錶品牌之一「富士」代工錶殼。一開始永利興還沒有自行生產的能力,做法是從日本進口粗胚,在台灣進行車削、打磨,之後再送回日本,不久之後即開始發展自製錶殼的生產技術[1]

 

台南幫的還有另一家,1987年成立的允億豐國際。允億豐國際於1992年進入中國深圳設立東瑩精密和宜霖表面兩家配件廠,產品主要外銷東南亞、新興市場及美國,提供鐘錶零配件之生產及組裝代工業務。因為臺灣與香港的手錶配件工廠陸陸續續移往中國深圳,深圳後來變成中國最大的鐘錶配件基地,主要以加工錶殼、錶帶、錶面為主,其中,深圳的聯豐錶殼廠曾為萬國和豪雅的代工,榮鑫錶殼廠則負責為勞力士代工,東莞高研錶殼廠主要為伯爵提供錶殼加工。另外,伯恩光學曾經為歐米茄、浪琴生產玻璃錶面。

 

位於高雄的太一堂成立於1968年,主力是錶殼、錶冠、按把、錶帶螺絲。為了更接近市場與客戶,太一堂在中國遼寧的丹東市設立工廠從事配件加工。杉鴻精密負責人洪光彩回憶民國61(1972)剛進入太一堂當學徒時,太一堂當時是台灣代工生產錶冠、錶帶伸縮棒等等零件的大廠。當時的錶冠做法是將銅心素材外包鋼片,加工的機具則是六角車床;銅在早期的鐘錶製造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由於它的金屬特性較軟,加工快速、單純,從錶殼到錶冠的各部零件都有使用,不過對腕錶而言,銅不能算是一種很理想的材料,因此隨著時代趨勢發展,太一堂也逐漸放棄銅包鋼的工法,改成了內外全鋼的材料,加工機具也換成了凸輪車床[2]

 

民國78(1989)洪光彩從太一堂出來自立門戶,在高雄仁武成立了今天的杉鴻精密,自此開始了自己的鐘錶製造事業。一般而言,錶冠比起錶殼、鍊帶所需的加工精度更高,一方面它的成品原本就小,再者錶冠上往往會有品牌的Logo甚至是文字,還有各式各樣的止滑刻紋,這些細節在大部份的錶殼上都不會出現。 洪光彩的事業在1994年達到高峰,然而跟多數同業一樣,也在1990年代末期前往中國大陸設廠。前往中國的主要原因是零件打磨的人工成本佔大部分,另外,電鍍和蝕刻的廢液處理標準在當時的臺灣越來越高。

 

鐵力士(Telux)創立於1963年,曾經是島內市佔超過80%的第一品牌。鐵力士創辦人江志榮因為對鐘錶的熱情於1963年創立鐵力士品牌,透過與日本RICOH理光株式會社精機事業部合作,引入理光機芯打上Telux商標後在台組裝成手錶銷售。

 

鐵力士 01.jpg鐵力士 02.jpg

                         臺灣品牌鐵力士錶

 

退休軍官陳朝福先生[3]曾經這樣回憶他人生的第一枚鐵力士錶:

“民國61(1972)秋天,我剛升上金門高中三年級,每天一大早趕搭公車上學,常因拿捏不準時間而錯過早班車,同時學校課業漸重,經常面臨大小考試,父親或許覺得我需要一只手錶,有一天他在事先未告知情況下,到金城中興路一家叫『果準時』的鐘錶店,買了一只鐵力士自動機械錶給我,讓我喜出望外。第二天上學,同學看我佩戴新錶,羨慕不已。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並非人人佩戴得起手錶,當時即便是一只普通的手錶,價格也抵上一般家庭半個月的生活費。

我依然記得剛佩戴新錶那段時間的興奮心情。在課堂上,我不時對它加以端詳。它銀色合金的外觀,簡約而帥氣。銀亮的錶面有一支小海錨,細長的秒針愉快地追逐著每一刻度,在不斷的迴旋中帶動了分針與時針。錶面三點鐘方向,有一格顯示日期的凹槽,子夜一過,日期更換,彷彿在向我提醒大學聯考的日子一天天逼近。畢業班的課業壓力沉重,但因擁有那一只手錶,讓我跟著也擁有好心情,感覺生活也增添了許多色彩。

我非常感謝父親,當時家中經濟並不寬裕,但他卻捨得花五六百元為我買這一只手錶,因此我一直十分珍惜。鐵力士錶陪伴我完成高中學業,以及後來進軍校,下部隊服務。這款手錶不須手撥發條或使用電池,只要佩戴著,經由手腕振盪它就能自動上弦。民國七十四年(1985),我到國防部服務,因為久坐辦公桌,較少起身走動,手錶經常罷工抗議。剛好那時市面上電子錶開始普及,於是它就成了壓箱底的紀念品。”

以上是退休軍官陳朝福先生生動描述對鐵力士錶的感情牽絆,再次印證機械錶之壽命長久性很適合作為兩代人間的情感傳承

 

仙達時(Cintas)又是另一個故事,也是台灣鐘錶界歷史悠久的品牌之一,但規模相對小,屬於家族式的工坊,目前以客製及完善的售後服務為賣點。鍾興房先生早年發跡於台中從事生產銷售發條時鐘,1945年創辦了雷辰鐘錶店,自1968年起改生產石英錶及機械錶,並自創仙達時(Cintas)品牌,1980年把鐘錶事業傳給第二代的三個兒子。仙達時的經營模式是透過外購配件及機芯,自己設計錶面並組裝成成錶,因為可以幫消費者提供客製,例如在錶面刻字、印圖案甚至於轉印照片,再加上持續性的售後服務,因此至今仍保有不少傳統鐘錶店支持,目前已由第三代接手經營。1989年第二代之一的鍾勝焜先生成立理得國際,在中國經營手錶配件製造,1999年收購瑞士的Taylor鐘錶品牌,並於2017年推出以Taylor為品牌的六針指針式智能錶。

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

     臺灣勞斯丹頓錶當年的彩頁廣告

 

時間進入千禧年後,南臺灣漸漸颳起一陣鑽錶熱。勞斯丹頓(Rosdenton),是臺灣品牌的手錶,它的中文品牌《勞斯丹頓》取勞斯萊斯(Rolls-Royce)與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的中文翻譯合體,勞斯萊斯是高級車之王,而江詩丹頓則是高級錶之王,所以光從《勞斯丹頓》這幾個字大概就可以猜出這品牌走的是奢侈風。採用印度真鑽、K金及瑞士ETA機芯是勞斯丹頓的主要訴求。據說,1969年僅 28 歲的瑞士人勞斯倫斯在瑞士的西昂(Sion)創立了勞斯丹頓(Rosdenton)這家手錶配件廠,或許是出於經營不善,1980年臺灣製錶師傅出身的嘉宏國際董座孫義勝買下了這個品牌,從此這個品牌變成臺灣組裝、瑞士註冊的手錶品牌。最初,勞斯丹頓的組裝工廠就位於台北松江路的嘉宏國際內,十多位師傅將瑞士ETA機芯、中國製造的配件,搭配來自印度已由代工廠鑲嵌完成的真鑽錶殼,進行組裝調校,價位從1萬到20萬台幣不等。在宣傳方面,勞斯丹頓找本土演員陳昭榮及港星關芝琳代言,鎖定臺灣及華人市場,鼎盛時期全台有105家經銷店[4]2008年以後,勞斯丹頓已將組裝移往中國。

 

另外一家類似勞斯丹頓但是更早的臺灣品牌則是蘇黎世(Surich),這是臺灣蘇黎世鐘錶公司自1993年開始經營的手錶品牌,也是走K金、真鑽路線,但沒有特別強調製錶工藝。早期台灣手錶業者大多是OEM代工廠或國外知名品牌代理商,但台灣代理商往往協助瑞士錶廠打穩台灣市場後,就面臨瑞士品牌將代理權收回,直接在台灣設立海外分公司的窘境。2006年當時臺灣已有90%國外品牌的手錶廠在島內成立自己的分公司銷售自家手錶,所以勞斯丹頓的孫義勝及鐘錶產業工會總幹事蔡漢欽才會不約而同地感嘆,要成立屬於臺灣自己的品牌。

 

嘉宏國際原本有兩個手錶品牌,一個是佔業績比重80%的路易士(Loyse),另一個就是只佔比重20%的勞斯丹頓(Rosdenton)。務實的孫義勝認為拿業務量80%的路易士去電視台賣太冒險,當時電視購物的影響力尚不明朗,於是孫義勝決定讓勞斯丹頓先上東森購物台試水溫。由於強力行銷,沒想到勞斯丹頓竟然在東森購物台締造一小時內賣出總價1300萬元台幣的佳績。如果以一支手錶1萬多元換算,60分鐘等於賣了1,000支手錶。其中又以南台灣民眾消費佔大多數。勞斯丹頓在東森購物台創下的銷售好成績,引起了東森購物台高層的注意,為了避免勞斯丹頓帶著手錶轉到其他購物台銷售,東森電視台最後竟入股勞斯丹頓,後來的勞斯丹頓總經理侯興祖就是東森購物台的代表。

北門 02.jpg

              台北,北門 (摘自聯合新聞網)

北門 01.jpg

                 台北,北門郵局 (摘自Wiki)

 

台灣早期知名的寶島鐘錶公司,是從做鐘錶連鎖店通路起家,也是台灣第一家做鐘錶通路的代表,1956年陳國富夫婦將僅有的兩千元積蓄全數投入,在台北北門郵局對面開啟寶島鐘錶事業,這對於台灣鐘錶業而言,具有開疆闢土的歷史意義。儘管台灣鐘錶內銷市場不小,但因國人普遍迷信進口名牌,這導致採用瑞士機芯搭配台灣配件,在臺灣組裝調校的手錶,輾轉透過海外轉投資註冊品牌,以Swiss Made之姿回台灣行銷島內成為常態[5]

 

台北龍山寺附近的大理街曾經是臺灣著名的鐘錶街,鐘錶批發商約有30 ~ 40家,供應台灣島內中低價位手錶八成需求。鐵力士手錶在1960年代,以手動上鍊及自動上鍊的機械錶為主,是當時臺灣本土最大的品牌。當時對大多數人來說手錶是奢侈品,有品牌的全新手表價格相當昂貴,不是一般勞動大眾可以負擔得起。1970年代,香港商人將石英錶引入台灣,當時台灣的手錶業者不少是從替港商做仿冒錶開始起家的,靠著石英手錶和仿冒名牌錶,龍山商場的鐘錶批發,名氣漸漸大起來。1990年代,大理街投入的店家數量一度膨脹了一倍之多,但是以島內銷售為主的鍾錶批發業,也面臨了國內市場飽和,對岸廉價錶的競爭壓力,部分業者開始選擇代理品牌銷售作為轉型之道,我們熟悉的卡通人物錶就是這個時候出現。

 

 

II. Ogival (愛其華)Sandoz (山度士)的品牌爭議

1903Rene Brandt在瑞士製錶重鎮拉紹德封(La Chaux-de-Fonds)創立Ogival(愛其華)這個手錶品牌,並以跳躍的魚為商標,這是因為十九世紀,Ogival的主要的出口國大多在拉丁美洲,當地「跳躍的魚」是一種種祝福戀人的圖騰,含有「為相愛的人們播撒祝福的神水」的意涵。1969年日本Seiko推出第一枚石英錶後,Ogival也感受到石英錶的威脅,在1970年代開始以雙品牌策略生產手錶,Orgival這個品牌是針對一般大眾市場,而Mirvaine品牌則是對應高端市場。但是Mirvain品牌對多數人而言是陌生的,所以Mirvain的品牌並不成功。1979Orgival收購破產的Ulysse Nardin(雅典錶),試圖以這個知名度較高的品牌重新出發,但在1983年還是因為務危機不得不將其出售,之後Orgival這家公司幾乎是處於破產的停滯狀況,1986年撤銷在美國的註冊商標。

 

Orgival錶的Logo歷經幾個重要時間點的改款,1930年以後開始使用的Logo只有英文字,見下圖,1943年以後增加一隻跳躍的魚,1968年以後魚的樣貌再度更改,線條變得比較簡潔具有現代感。1990年梅華接手後,魚的Logo形狀幾乎都是立體浮貼的。

 

 

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

    Ogival錶的Logo(1930-1943)

 

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

                                         Ogival錶的Logo(1943-1968)

 

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

        Ogival錶的Logo(1968-至今)

Vol.34 機械錶 (三) - 臺灣 首部曲

                 Ogival 瑞士廠房(1972)

 

臺灣的梅華精密創立於1969年的台中,是一家隱身國際品牌背後的知名大型代工廠,專門生產手錶零配件,自己也從事成錶的組裝調校。從1970年代開始,梅華精密不但幫瑞士與日本客戶生產手錶零配件,也從瑞士購入機械機芯,自己經營Olympic這個品牌,也就是後來的奧柏錶。為了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梅華精密買下Ogival這家公司並且在瑞士重新註冊。這種購買品牌並重新經營的商業手法在國際很司空見慣,瑞士SWATCH集團曾經在1980年代末90年初期買下德國最著名的相機徠卡(Leica),同時還買下瑞士著名經緯儀製造商Wild及英國劍橋牌顯微鏡(Cambridge Instrument),之後將這三家光學公司在財務與管理上合併,製造產地不變,依舊在各自的國家生產,但統一使用品牌Leica來出貨,後來甚至於發行Leica牌手錶,著實把德國人嚇出一身冷汗,幾年後在德國政府的施壓下,才由德國銀行團向SWATCH買回Leica相機的全部股權

 

2017年開始,瑞士政府規定Swiss Made的定義:

(1)機芯最終的組裝在瑞士,而且機芯60%以上的成本來自瑞士境內。

(2)手錶最終組裝與調校在瑞士完成。而且整只手錶包含研發、零件與組裝所產生的費用必需有60%以上的價值來自瑞士。

符合以上些條件,才能於錶盤印上Swiss Made的字樣。其實SWATCH集團的創辦人哈耶克(Hayek)並不是瑞士人,是出生中東的黎巴嫩人,而SWATCH集團的資金也並非全來自瑞士,更多的是來自全球股票市場的投資客。目前瑞士檯面這些一線錶廠,雖然有著超過百年歷史,但經營權在過往面臨營運危機時早已易主數次,現在的主人與早期創業家族早已沒有牽連,更多的是文化上的想像,這種文化層次的想像足以讓錶迷心中充滿對瑞士錶的敬佩與仰慕...

 

愛其華官司:

201949日,四位在臺灣某百貨公司購買愛其華(Ogival)手錶之消費者,聯合開記者會控訴愛其華(Ogival)手錶非真正瑞士製造,雖然手錶有打上SWISS MADE。起因是這四位消費者,所購買之四支不同愛其華手錶,所附之完稅證明號碼卻完全相同,因此懷疑可能有欺騙消費者之嫌。後來台中地檢署檢察官對這四位消費者提起『妨害名譽』之公訴。

 

台中地方法院於2019512日宣判這四位消費者無罪(易字第3401號刑事判決)。檢察官不服地方法院判決,提起上訴,臺中高等法院於2020121日宣判仍維持原判,四位消費者無罪(易字第872號刑事判決)。審查期間告訴人照鴻貿易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瑞士政府出具之產地證明、進口報單及證明書等文件,欲證明照鴻貿易代理銷售之愛其華錶均為瑞士原裝進口。然2023929日,案情急轉直下。

 

愛其華所使用之機芯應全為瑞士製造、組裝。但其餘配件如錶殼、錶盤、錶帶、錶針、錶冠、玻璃等非機芯之零配件則大部分為梅華自己生產,少部分外購。少數Ogival高價錶款,使用了瑞士機芯搭配臺灣配件,最終在瑞士組裝調校,因此滿足瑞士政府對SWISS MADE的要求條件:

(1) 機芯最終的組裝在瑞士,而且機芯60%以上的成本來自瑞士境內。

(2)手錶最終組裝與調校在瑞士完成。而且整只手錶包含研發、零件與組裝所產生的費用必需有60%以上的價值來自瑞士。

雖然Ogival合法取得『瑞士產地證明』,但數量畢竟只佔全部Ogival手錶數量的一小部分。

 

臺灣檢調在臺中梅華精密工廠內,確實發現手錶組裝師傅現場正在組裝Ogival手錶,此外,檢調單位透過與瑞士司法互助,取得Ogival錶真正在瑞士組裝的型號、數量序號後,一經比對發現在臺灣被查扣之Ogival手錶,多數其序號並不屬瑞士組裝那批,但卻依然打上SWISS MADE

梅華公司當日發聲明說,此案為前董事長楊鴻斌(85)個人行為與該公司無關,且該公司目前已與愛其華無任何業務往來,目前正常營運不受影響。梅華公司負責人於20222月以後已更換成楊恩立,目前Ogival官網對於旗下之愛其華手錶,依舊強調品牌源起瑞士,現錶使用瑞士機芯,但已不強調SWISS MADE,價格似乎有明顯調降。楊恩立為梅華錶業家族第三代成員之一,第一代1990年代末在福建福州成立手錶零件廠,楊恩立父親2002年在廣東中山市的民眾鎮成立梅華錶業,生產世界A級品牌的錶殼、錶盤,供義大利、瑞士客戶組裝。2011年,楊恩立在深圳成立了CGK集團,加工製造智慧型手機螢幕所需之面板玻璃。使用瑞士機芯洗產地成SWISS MADE是臺灣1960-1990年代手錶界的普遍作法,目前臺灣二手市場不少標榜SWISS MADE的二手機械錶就是那個年代的產物,這些品牌在ebay或日本Yahoo拍賣幾乎不曾出現過,足以證明就是不折不扣的島內洗產地品牌,這是臺灣錶界的歷史共業。梅華精密是目前臺灣規模最大錶廠,上一代經營者沒有從快速變動的環境中調整步伐跟上時代,實屬可惜。

 

新聞出處:「瑞士愛其華名錶」竟是台製、中製 14年賣2萬多支 海撈4.7

 

山度士牌(Sandoz)手錶也有類似的境遇。Lassueur家族於1870年在瑞士法語區的貝爾市(Bienne)成立名”Odin”的鐘錶工廠。Henry Sandoz1895年在瑞士的紐沙特州(Canto of Neuchâtel)成為製錶師,並且買下這家已經成立25年的Odin鐘錶工廠。1914Henry Sandoz經營的Odin鐘錶工廠開始生產手錶。1920年,第二代的Hermann Sandoz加入老山度士的企業,將公司更名為Henry Sandoz & Fils1919年老山度士出售了最原始的廠房,並於1926年在拉紹德封新建了一家更大的工廠。此時,除了SandozOdin品牌之外,該公司還生產CrusaderHenry Sandoz & Fils的品牌手錶。該公司於1938年在納沙泰爾天文台獲得兩項一等獎。

 

山度士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專門生產超薄手錶。HSF-551955年世界上最薄的手錶。1970年石英風暴來襲,SandozElginFleurierInvictaWaltham一起成為Société Des Garde-Temps SA公司旗下的手錶品牌。1971年基於品牌授權或品牌出售,山度士這個品牌分裂成新加坡山度士(Sandoz Singapore)、香港山度士(Sandoz Hong Kong)、瑞士山度士(Sandoz Swiss)和西班牙山度士(Sandoz Spain)。雖然手錶品牌都叫山度士(Sandoz)但是Sandoz Swiss生產高品質手錶,而Sandoz Hong KongSandoz Singapore則生產質量較低的廉價手錶,其中Sandoz Hong Kong使用瑞士ETA機芯在香港組裝成錶。

 

未完 待續!!

 

機械錶(一) - 入門

機械錶(二) - 假錶

機械錶(三) - 臺灣 首部曲

機械錶(四) - 臺灣 二部曲

機械錶(五) - 科學

機械錶(六) - 可互換零件

機械錶(七) - 瑞士(上)

機械錶(八) - 瑞士(中)

機械錶(九) - 瑞士(下)

 

 

Reference

[1] “製錶人物誌,李春成,見證世界鐘錶史” 網路文章,城邦國際名表 Jul 21, 2015,

[2] “製錶人物誌,洪光彩,瑞士錶冠,台灣製造” 網路文章,城邦國際名表 Jul 20, 2015,

[3] 陳朝福,”舊錶”, 金門日報,Mar 17,2011

[4] 王曉晴,”本士手錶新天王,1小時狂銷1,300萬元” No.54,Cheers雜誌,Mar 01, 2005

[5] 李均,“鐘錶產業透視”, 全國工業總會,工業雜誌,Jan 2004

[6] 許前程,” 五分仔車送走的少年時光”國立交通大學鐵道研究會,1993

[7] 台青蕉,“高雄旗山天時鐘錶行鐘錶職人鄭國雄值得傳承記憶的年代” 網路文章,uMedia,Mar 31, 2020

[8] “天時鐘錶,教人把握光陰的故事職人” PeoPo 公民新聞,Jul 21, 2017

[9] 魚夫,”衡陽路「和泉時計」臺灣人守時、惜時的開始” 網路文章,城市學,Jan 19, 2022

[10] 陶子張,”江山不老,你所不知的鐘錶業盛衰” 網路文章,拾歲堂,May 27, 2020

[11] “台北市鐘錶眼鏡業職業工會故事” 網路文章,台北市政府勞動局,Jan 13, 2021

[12] 陶子張,”不曾消失的武林:鐘錶師與他們的江湖” 網路文章,拾歲堂,May 27, 2020

[13] 林孝庭,”意外的國度” 遠足文化,台北,2017

[14] 台灣鐘錶工匠協會,Facebook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f.Watch/

[15] 鐘錶學院官網,https://www.horologyinstituteoftaiwan.com/

[16] 賴彥嘉,”想當製錶師免出國 台灣鐘錶學院二年學制與國際接軌” 網路文章,城邦國際名表,Sep 8, 2020

[17] Watch Wiki; https://www.watch-wiki.net/doku.php?id=tag:watch_brands&do=showtag&tag=Watch_brands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ws0801 的頭像
    ccws0801

    Adagio 華順文化

    ccws08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